阿斗夢,源自中國古代三國時期蜀漢後主劉禪的典故。劉禪,小名阿斗,是劉備的兒子,繼承了蜀漢的帝位。他在位期間,由於年幼且缺乏政治才能,蜀漢政權逐漸衰落,最終被魏國所滅。劉禪在魏國被俘後,被封為安樂公,過著安逸的生活,不再關心國家大事。
「阿斗夢」常用來形容那些不思進取、安於現狀、對國家或集體事務漠不關心的人。這個成語帶有一定的貶義,暗示著缺乏責任感和遠見。在現代社會,它常被用來批評那些對國家或集體利益漠不關心、只顧個人安逸的人。
例如,在一個公司中,如果某個員工對公司的未來發展毫不關心,只滿足於現狀,不思進取,那麼可以說他是在做「阿斗夢」。這個成語提醒人們,無論在什麼崗位上,都應該有責任感和進取心,不能只滿足於眼前的安逸,而忽視了長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