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因子理論(Two-Factor Theory of Emotion),又稱沙赫特-辛格理論(Schachter-Singer Theory),是由心理學家斯坦利·沙赫特(Stanley Schachter)和傑羅姆·辛格(Jerome Singer)於1962年提出的一種情緒理論。該理論認為,情緒的產生需要兩個關鍵因素:生理喚醒和認知標籤。
生理喚醒:情緒體驗首先需要一個生理上的喚醒狀態,例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這種生理反應可以由外部刺激(如看到蛇)或內部刺激(如藥物作用)引起。
認知標籤:在生理喚醒的基礎上,個體通過認知評估來為這種喚醒狀態貼上情緒標籤。例如,一個人感到心跳加速時,如果他認為自己處於危險中,可能會感到恐懼;如果他認為自己處於興奮的情境中,可能會感到興奮。
雙因子理論強調情緒體驗是生理喚醒和認知解釋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一理論在心理學領域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它解釋了為什麼相同的生理反應在不同情境下可能被解釋為不同的情緒。
例如,在一項經典實驗中,參與者被注射了腎上腺素(導致生理喚醒),然後被置於不同的情境中。結果顯示,參與者會根據情境的不同(如歡樂或憤怒)將生理喚醒解釋為不同的情緒。
雙因子理論不僅對情緒研究有重要影響,也為理解情緒調節、情緒障礙以及情緒與行為之間的關係提供了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