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期是人生髮展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心理學上通常將其定義為從青春期結束到成年早期的時間段。具體年齡範圍因文化、社會背景和研究視角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早期青年期(18-25歲)
這一階段通常被稱為「成年過渡期」或「新興成年期」。個體在這一時期逐漸從依賴家庭的狀態轉向獨立,開始探索職業、人際關係和自我認同。心理學家傑弗里·阿內特(Jeffrey Arnett)提出的「新興成年期」理論強調這一階段的獨特性,認為其特徵包括身份探索、不穩定性和自我聚焦。
中期青年期(25-35歲)
在這一階段,個體逐漸確立職業方向,建立穩定的親密關係,並可能開始組建家庭。心理發展的重點從自我探索轉向責任承擔和社會角色的適應。
晚期青年期(35-45歲)
這一階段通常被視為青年期向中年期的過渡。個體在職業和家庭生活中趨於穩定,但也可能面臨中年危機的早期跡象,如對生活意義的重新思考。
心理學對青年期的研究主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總的來說,青年期是一個充滿變化和挑戰的階段,心理學研究旨在幫助個體更好地理解這一階段的發展任務,並為其提供支持與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