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迴廊記》
昔者,有山名風水,其勢蜿蜒,環抱如屏。山中有迴廊,曲徑通幽,廊下溪水潺潺,四季不竭。廊之兩側,古木參天,枝葉交錯,遮天蔽日。每至春時,花繁葉茂,香氣襲人;秋至則黃葉紛飛,如金蝶翩躚。
迴廊之始,有一石碑,上刻「風水迴廊」四字,筆力遒勁,古意盎然。相傳此廊乃前朝名士所建,意在借風水之勢,聚天地靈氣,以養心性。廊中每百步設一亭,亭中或有石桌石凳,或有琴棋書畫,供遊人休憩、品茗、對弈。
一日,有遊子至此,見迴廊幽深,心生歡喜。遂漫步其中,不覺時光流逝。行至深處,忽聞琴聲悠揚,循聲而去,見一老者獨坐亭中,撫琴而歌。老者鬚髮皆白,目若星辰,神采奕奕。遊子上前施禮,老者笑而不語,琴聲依舊。
遊子靜立良久,琴聲漸止。老者方開口,言此迴廊乃天地靈氣所聚,凡至此處者,皆可洗滌心靈,忘卻塵世煩憂。遊子聞言,心有所悟,遂與老者對坐,共話山水之趣、人生之道。
自此,遊子常至迴廊,或獨行,或與老者相伴。歲月流轉,迴廊依舊,而遊子之心境,亦隨之澄明。後人有詩讚曰:「風水迴廊幽且深,琴聲相伴滌塵心。山中歲月無今古,唯有清風拂古今。」
此迴廊雖為人工所建,卻與自然融為一體,成為風水山中的一處勝景。遊人至此,無不流連忘返,感嘆天地之造化、人生之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