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評估的心理學研究起源於20世紀中葉,主要受到行為經濟學和認知心理學發展的影響。這一領域的研究最初聚焦於人類在不確定性條件下如何做出決策。1950年代,赫伯特·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理論,指出人類在決策時由於信息處理能力的限制,無法做到完全理性,而是依賴於簡化的啟發式方法。
1970年代,丹尼爾·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進一步推動了這一領域的研究。他們提出了「前景理論」,揭示了人類在風險決策中的系統性偏差,例如損失厭惡和框架效應。這些研究奠定了現代風險心理學的基礎,並為後續的行為經濟學和決策科學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持。
此外,風險感知的研究也在20世紀後期逐漸興起,心理學家如保羅·斯洛維克等人探討了公眾對技術風險和自然災害的主觀感知,揭示了情感、文化和社會因素在風險評估中的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風險評估的心理學研究起源於行為經濟學和認知心理學的交叉領域,並在20世紀中後期得到了系統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