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鼠座(Volans)是南天星座之一,由荷蘭航海家彼得·凱澤和弗雷德里克·德·豪特曼於16世紀末命名,首次出現在約翰·拜耳1603年出版的星圖中。飛鼠座位於南天極附近,是一個較小的星座,面積約為141平方度,屬於現代88個星座之一。
飛鼠座的名稱來源於一種會「飛翔」的南美洲嚙齒類動物——飛鼠(Flying Fish),但在中文中常被誤譯為「飛魚座」。實際上,飛鼠座與飛魚座(Piscis Volans)是兩個不同的星座,飛魚座已不再使用。
飛鼠座的主要恆星包括:
飛鼠座位於船底座、繪架座和蝘蜓座之間,由於其位置偏南,北半球的觀測者很難看到。在南半球,飛鼠座在冬季的夜空中較為明顯,但因其恆星較暗,觀測時需要較好的天氣條件。
飛鼠座在天文學上並沒有特別著名的深空天體,但其作為南天星座的一部分,為天文愛好者提供了探索南天星空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