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髑髏入夢」這一典故源自《莊子·至樂》中的一則寓言故事。莊子借髑髏(即骷髏)之口,探討了生死、苦樂等哲學問題。故事中,莊子在夢中與一具髑髏對話,髑髏告訴他,死後沒有君臣之別、四季之勞,逍遙自在,無憂無慮。莊子試圖讓髑髏復生,但髑髏卻拒絕了,認為生比死更苦。
這一故事反映了莊子對生死的超然態度,以及對世俗生活的批判。髑髏入夢的意象,常被後世文人用來表達對人生無常、生死輪迴的思考,或藉以抒發對現實苦難的厭倦與超脫。在文學創作中,這一典故也常被用來營造一種荒誕、超現實的意境,引發讀者對生命意義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