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星座(拉丁語:Pavo)是南天星座之一,位於南半球,靠近天鵝座、天鶴座和印第安座。鸚鵡星座最早由荷蘭航海家彼得·德克爾和弗雷德里克·德豪特曼在16世紀末繪製,並由約翰·拜耳在其1603年的星圖《測天圖》中正式命名。鸚鵡星座的名字來源於拉丁語中的「孔雀」,象徵其美麗與獨特。
鸚鵡星座中最亮的恆星是孔雀座α(Peacock),這是一顆藍白色的巨星,視星等約為1.94,是南天夜空中的一顆顯眼恆星。此外,鸚鵡星座中還包含多個深空天體,例如球狀星團NGC 6752,這是南半球最亮的球狀星團之一,肉眼可見。
由於鸚鵡星座位於南半球,北半球的觀測者很難看到完整的星座,尤其是在高緯度地區。然而,在南半球,鸚鵡星座在夏夜天空中顯得格外明亮,成為觀星愛好者的重要觀測目標之一。
鸚鵡星座的形狀被描繪為一隻展翅的孔雀,其明亮的恆星和深空天體使其成為南天星空中一個引人注目的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