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道十三星座的概念源於古代天文學,將黃道帶劃分為十三個區域,每個區域對應一個星座。這十三個星座包括傳統的十二星座以及蛇夫座(Ophiuchus)。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並沒有正式承認或推廣黃道十三星座的概念,但這一話題在網路上引起了廣泛討論。
傳統上,黃道帶被劃分為十二個星座,每個星座占30度,與占星術中的十二星座相對應。然而,由於地球自轉軸的進動(歲差現象),黃道帶與星座的實際位置已經發生了偏移。蛇夫座作為黃道帶上的第十三個星座,實際上占據了黃道帶的一部分區域,但並未被納入傳統的十二星座體系。
NASA在2016年的一篇科普文章中提到了黃道帶星座的變化,指出由於歲差現象,星座的位置已經與幾千年前不同。這篇文章引發了公眾對黃道十三星座的關注,但NASA並未將其作為官方科學觀點推廣。
總的來說,黃道十三星座是一個有趣的天文現象,但它在占星術和天文學中的地位仍有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