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個陰雨綿綿的午後,我站在市圖書館的盲文閱覽室里,看著一排排凸起的文字,內心涌動著難以言說的感動。這些凹凸不平的小點,承載著多少追夢者的渴望與堅持。
記得第一次接觸盲文是在去年的志願者活動中。我握著一位盲人女孩的手,教她認識盲文。她的手指輕輕撫過那些凸點,臉上綻放出欣喜的笑容。"這些文字讓我看到了光。"她這樣告訴我。那一刻,我仿佛觸摸到了黑暗中跳動的心跳。
在圖書館裡,我認識了許多特殊的讀者。他們或是先天失明,或是後天致盲,但都在執著地追尋著知識的微光。張阿姨每天都會來,她的手指在盲文書上快速移動,時而停頓,時而微笑。她說,閱讀讓她忘記了黑暗,讓她感受到了世界的廣闊。
盲文學習的過程異常艱辛。每一個字母、每一個單詞都需要反覆觸摸記憶。我曾看到一位盲童在練習時,手指被紙張磨得通紅,但他依然堅持著。他說:"我要像海倫·凱勒一樣,用指尖觸摸這個世界。"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正是追夢路上最美的風景。
在志願服務中,我深深體會到,追夢不分明暗。那些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人們,用他們的堅持告訴我們:只要心中有光,就永遠不會迷失方向。他們用指尖閱讀世界,用心靈感受光明,在無聲的堅持中譜寫著生命的讚歌。
如今,每當我走進盲文閱覽室,看到那些專注閱讀的身影,就會想起泰戈爾的詩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這些在黑暗中追夢的人們,正是用他們的堅持與勇氣,點亮了生命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