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物論》是《莊子》中的一篇重要篇章,主要探討萬物齊一、生死如夢的觀念。莊子認為,世間萬物表面上看似有差異,但實際上本質相同。生死、夢覺等現象,不過是自然變化的一部分,不應過分執著。
莊子通過「夢蝶」的寓言,提出了「物我兩忘」的境界。他認為,人在夢中可能化身為蝴蝶,醒來後卻分不清自己是人是蝶。這種夢與覺的界限模糊,暗示了生與死、物與我的界限也是相對的。生死如同夢覺,只是自然循環中的不同狀態,不應過分恐懼或執著。
莊子的生死觀強調順應自然,超越生死界限,達到「齊物」的境界。這種思想對後世哲學、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引導人們以更超然的態度看待生命與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