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血型糖蛋白(MN blood group glycoprotein),也稱為糖蛋白A(Glycophorin A,GPA),是一種存在於人類紅細胞膜上的重要糖蛋白。它不僅是紅細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還參與了MN血型系統的抗原決定。MN血型系統是人類血型系統中的一種,由MN抗原決定,主要分為M、N和MN三種表型。
MN血型糖蛋白由131個胺基酸組成,分子量約為31 kDa。它是一種單次跨膜蛋白,其N端位於細胞外,C端位於細胞內。MN血型糖蛋白的細胞外部分富含糖基化位點,攜帶大量的糖鏈,這些糖鏈在細胞間識別和免疫反應中起重要作用。
MN血型糖蛋白的主要功能包括:
MN血型系統是由Karl Landsteiner和Philip Levine於1927年發現的。MN抗原由MN血型糖蛋白的胺基酸序列差異決定:
MN血型系統的表型包括:
MN血型系統在輸血和器官移植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雖然MN血型抗原的免疫原性較弱,但在某些情況下,MN血型不合可能導致輸血反應或新生兒溶血病。此外,MN血型糖蛋白還與某些病原體(如瘧原蟲)的感染機制有關。
MN血型糖蛋白在醫學研究中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它被用作研究紅細胞膜結構和功能的模型蛋白。此外,MN血型系統的基因多態性也被用於人類遺傳學和法醫學研究。
總之,MN血型糖蛋白不僅是紅細胞膜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在血型系統和免疫反應中發揮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