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主義心理學(Structuralism)是心理學史上的一個重要學派,由德國心理學家威廉·馮特(Wilhelm Wundt)於19世紀末創立,並由其學生愛德華·鐵欽納(Edward B. Titchener)進一步發展。結構主義心理學的主要目標是分析心理的基本結構,試圖通過內省法(introspection)將複雜的心理過程分解為最基本的元素。
結構主義心理學雖然在20世紀初逐漸被功能主義(Functionalism)和行為主義(Behaviorism)等學派取代,但它在心理學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視。它為心理學的獨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並為後續學派的興起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方法論參考。
總之,結構主義心理學是心理學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儘管其方法存在局限性,但它對心理學的科學化和系統化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