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姓遷徙

  先秦時期

  西周穆王時,徐偃王率領東夷諸國作亂,被周穆王打敗,徐偃王棄國出走,數以萬計的徐人跟隨他躲進彭城(今徐州)一帶的深山中,即從今江蘇泗洪縣一帶北遷至今江蘇徐州。也正是在這一時期,徐國陸續分衍出群舒諸小國,有舒、舒庸、舒蓼、舒鳩、舒龍、舒鮑、舒龔等。徐旭生在《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一書中說:“群舒就是群徐。別部離開它們的宗邦,還帶著舊日的名字:住在蓼地的就叫舒蓼,也就是徐蓼;住在庸地的就叫作舒庸,也就是徐庸。這一群帶舒名的小部落全是從徐方分出來的支部。離開宗邦的時候稍久,所用的字型也許小有不同,由不同的字型記出,群徐就變成了群舒。這些部落也各有君長,但是全奉徐為上國。”與徐偃王北上徐州相反,群舒諸小國從故國分出來後,由今江蘇泗洪縣和安徽泗縣一帶南下,在今長江北岸的舒城縣、廬江縣、巢縣一帶定居下來,後來他們又分別被楚國滅掉,形成舒氏、舒子氏、舒蓼氏、舒鮑氏、舒鳩氏等姓氏。

  今淮河北岸的安徽泗縣和江蘇泗洪縣是徐人的祖居地。在徐國滅亡之前,徐人以其祖居地為中心,在長江以北不斷地南北遷移。大致以淮河為中軸線,向北到達江蘇徐州乃至山東曲阜,向南到達安徽舒城縣、廬江縣、巢縣一帶,主要分布於淮河中下游流域,局限於黃河以南、長江以北的東部沿海地區,包括今安徽東北部、江蘇西北部和山東南部一帶。

  徐國滅亡後,其遺民分遷多處:

  1.一支徐國遺民向北,再一次遷入山東地區,在那裡繁衍發展之後,又逐漸向西遷移,進入今天的河南、河北、山西、陝西地區。《春秋左傳》中所見的徐姓人有昭公23年的邾臣徐鈕和僖公17年的齊妃徐贏,邾國和齊國都在今山東地區。戰國時期魯仲連的老師徐劫、孟子的弟子徐辟、東海貧婦徐吾、著名的美男子徐公,都是齊國人,這說明先秦時期今天的山東地區是徐人的主要分布區。而《莊子》一書所載的徐無鬼,是戰國時的一個隱士,曾是魏國緡山人。《戰國策·燕策》所載的徐子為宋外黃人,善制利刃的徐夫人為趙國人。魏國、宋國在今河南省,趙國在山西、河北省,這正是徐人由東部沿海向西遷移明證。南朝齊王險所撰《姓譜》載有徐姓五個較早的郡望,東海、高平、東莞、琅玡、濮陽,其中前四個均在山東,最後一個在河南,這與先秦時期徐姓的遷徙不無關係。又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章禹的13世孫徐詵,曾做過秦莊襄王的宰相,莊襄王是秦始皇的父親,這說明最遲在戰國末年,徐姓人已西遷到陝西關中地區。以後徐姓十大郡望之一的新豐郡與此便有一定的關係。

  2.一支遺民隨徐君章禹來到楚國,定居在今江西西部的餘干、高安、臨江一帶,即今天的信江流域,漢代在這裡設立了餘干縣。

  3.徐國故地被吳國吞併後,有一部分徐人留在故土,成了吳國的臣民,有的還做了吳國的顯官,如據《左傳》所載,吳國曾派大夫徐承率舟師從海上襲擊齊國。這裡的徐承便是徐國的遺民。

  4.一支遺民南下到余水(古稱塗水,今滁縣的滁河一帶),並在此定居下來。隋代在這裡設立了滁縣。

  5.一支遺民向南遷徙,第一次渡過長江,定居在餘杭山一帶。秦代在這裡設立了餘杭縣(今浙江杭州)。這一支徐人到了唐代已在這裡形成了一個著名的郡望:浙江於潛縣大姓徐氏。

  6.一支遺民繼續南遷,一直到達我國的東南部地區,發展成為今天的少數民族畲(she)族,也稱畲民、畲客或佘民。徐和畲古音相近。另據《路史》記載,鍾離氏是徐人的支族,後代稱鍾氏,畲族中有不少鍾姓,大概就是徐族支族鍾離氏的後裔。

  秦漢時期

  先秦時期徐姓人雖然也向西遷居於今河南、河北、山東、陝西地區,並第一次渡過長江向南發展,但其主要分布區域仍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集中於淮河中下游流域,特別是淮河以北地區,包括現在的山東南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一帶,秦漢時期,徐姓人正是在這一區域初步發展並不斷向四方播遷的。

  徐吳滅亡之後,徐子章禹的13世孫徐詵西遷至關中,當了秦莊襄王的宰相。秦始皇時的徐福也正是從徐姓的祖居地魯南、蘇北沿海一帶東渡日本,遠播海外的。

  秦漢時期的徐姓名人尤以今山東地區最為眾多,如秦朝為秦始皇東渡日本求長生不老藥的徐福,西漢的祝茲侯徐歷、東莞侯徐費、涿郡太守徐明、禮官大夫徐生、精通徐氏之學的徐良,還有徐房、徐勃、徐伯、徐宣,東漢的徐業、徐岳等都是山東人,這為徐姓後世眾多的山東郡望,諸如東莞、琅玡、高平、瑕邱等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此外,東漢的徐防為安徽濉溪人,徐璜為江蘇睢寧人,徐謬為江蘇揚州人,徐栩為浙江嘉興人,徐稚為江西南昌人。另據《東海堂徐氏族譜》所載,東漢桓帝時,第一世祖徐稚,遷居江西南昌府(今南昌市);第二世祖徐洎(ji),遷居浙江衢州龍游縣;第三世祖徐永居浙江紹興,徐盛居江西南昌,徐奇居蘇州新陽縣,徐洪居浙江信安,徐樊居吳郡(今江蘇蘇州市)。這些分布於江浙一帶的徐姓人不斷發展,形成了以後的東海、長城、於潛等郡望。

  這一時期也有一部分徐姓人從東部沿海西遷至關中地區,如秦人徐詵,西漢虢(今陝西寶雞)人徐敖、東漢平陵(今陝西鹹陽西北)人徐幹等。因秦漢時期的政治中心在關中,一部分徐姓人為了做官西遷關中。另外,秦漢兩代都曾大遷關東的豪右到長安周圍,如東漢琅玡(今山東膠南)人徐業成了扶風(今陝西鳳翔)大儒,正是這種遷移的明證。由於後世徐姓人不斷向關中遷移,於是形成了徐姓十大郡望之一的新豐郡。此外,這一時期徐姓人還有播遷於今天津、甘肅、廣西、福建者。

  這一時期,徐姓人向外播遷的主要原因是紛繁不息的戰亂。三國時期,蜀、吳之間的交爭,西晉末年,歷時十六年的西晉皇族爭奪政權的“八王之亂”剛剛結束,又發生了由匈奴貴族劉淵、劉聰父子掀起的“永嘉之亂”,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各族人民紛紛起義,北方匈奴、鮮卑、羯、氏、羌5今少數民族貴族趁機起兵,奪取政權,先後建立了十六國政權,並不斷南侵,這就是歷史上所謂的“五胡亂華”,迫使北方人民紛紛南遷,以躲避戰亂。這次遷徙持續時間長,遷徙規模大,範圍廣,形成了三大支流:

  一部分居於今的陝西、甘肅、山西的人民,當時被稱為“秦雍流人”,他們輾轉遷徙,沿漢水流域順流而下,渡過長江到達洞庭湖地區,最遠的沿湘水逆流而上,到達桂林,沿西江移入廣東的中部或西部門。

  一部分居於今河南、河北的人民,被稱為“司豫流人”,他們沿汝水而下長江,渡過長江後,遷於江西的鄱陽湖地區,或沿長江順流而下,到達安徽、江蘇的中部,或沿贛江逆流而上,到達廣東、江西、福建三省交界地帶。

  一部分居於今山東、江蘇、安徽的人民,被稱為“青徐流人”,他們也輾轉遷徙,沿淮水而下,越過長江後分布於太湖地區,更遠的則到達浙江、福建沿海一帶。東晉以至南朝宋、齊、梁、陳政權的上層人物多出於這一支移民。

  徐姓人也加入了這三支遷移大軍之中,尤以第三支所謂“青徐流人”中的徐姓人為最多。如三國魏東莞(今山東諸城縣)人徐奕、廣寧海西(今河北涿郡)人徐宣都曾避難江東,三國吳徐盛原為琅玡人,後避居吳地,成了吳國的名將;晉永嘉之亂時,東莞姑幕(今山東諸城縣)人徐澄之與同鄉人臧琨率本家子弟和鄉里族眾一千多家南渡長江,定居於京口(今江蘇鎮江市),成為當地望族;梁朝的徐文盛本是彭城(今江蘇徐州)人,他和父親徐慶率領宗族一千多人渡江南下,做了梁朝的高官;北魏徐謇本是東莞人,後來南遷並定居丹陽(今江蘇南京)。

  這些從北方南遷而來的士族和人民,大多相聚而居,並保持著原來的籍貫,統治集團因而設定了僑州、僑郡、僑縣,來安置北方士族,藉以緩和南北士族之矛盾,以鞏固其政權。東晉初期,僑州、郡、縣均沿用北方原地名,如在京口僑立徐州,江乘(今江蘇句容)僑立琅玡郡與臨沂縣。劉裕收復青徐等州後,曾在原州、郡名前加“北”字,與僑州、郡相區別,劉裕代晉後,又取消“北”字而在僑州、郡、縣名前加“南”字。

  隋唐五代時期

  這一時期國家的政治經濟中心仍集中在黃河流域,歷次戰亂也因此多發生在這一地區,而南方相對比較安定,大多又是未被開發的荒蕪之地,這便成為徐姓南遷的原因和條件。這一時期的徐姓南遷可分為三次,第一次發生在隋末唐初,在隋末政權更替過程中,各種勢力交爭,北方人民為避戰亂而被迫南遷,其中也包括一部分徐姓人。特別是唐初高宗總章二年(669年),朝廷派河南固始人陳政任嶺南行軍總管,率兵鎮壓福建南部的“蠻獠嘯亂”,因寡不敢眾,退守九龍山。朝廷又派陳政的哥哥陳繁、陳敷率領五十八姓軍校前往增援。後在陳政之子陳元光的領導下平定了叛亂,隨陳氏父子入閩的中原將士兩次共六十四姓、七千餘人,他們全落籍於福建,這六十四姓中便有徐姓。

  徐姓人的第二次南遷發生在“安史之亂”期間。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發動叛亂,攻下了洛陽、長安,並派其部將史思明占領了河北十三郡。“安史之亂”歷時八年,使中原地區的廣大人民飽受戰亂蹂躪,死於戰亂和大批南遷的眾人使中原人口銳減。中原不少徐姓人也在這些動亂中被迫遷居南方。

  徐姓人的第三次南遷發生在唐末黃巢起義期間。黃巢起義規模巨大,起義軍很快發展到十餘萬人,他們強渡淮河、長江,經江西、浙西,進抵浙東,開山路七百里,攻克福建諸州郡。王霸二年(879年)進入嶺南,攻克了廣州,隊伍發展到百萬之眾。然後起義軍又北伐,經過湖南\湖北向北攻克洛陽後,接著西取長安。黃巢起義歷時十多年,轉戰南北,不少徐姓人跟隨起義大軍來到南方,一部分便在當地落籍。

  宋至近現代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11月,金兵攻占開封,擄走徽、欽二帝,史稱“靖康之難”。1127年,宋室南遷,建都臨安(今浙江杭州),這次遷徙,規模龐大,一批徐姓人也隨之由江北遷居江南。在宋、元、明、清朝代更替的戰亂時期,徐姓人又從江浙一帶繼續南遷至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台灣等地。

  據《東海堂徐氏族譜》記載,宋朝末年,徐氏有一支自江西石城縣遷至福建汀州上杭、連城二縣,元代時遷居廣東豐順、海豐、梅縣、博隆及潮州的南坑,明代又移居到長樂,後又分遷至程鄉、東石、義化等地。

  另據《崇正同人系譜》記載,徐氏一支於南宋末年從江西寧都遷至廣東五華縣。《和平徐族譜》記載,徐氏一支於元初從江西吉水出發,隨南宋皇帝由福建入廣東,遷居和平縣。《藍田徐氏族譜》記載,藍田徐氏原籍福建寧化石壁,明洪武年間,遷居廣東揭陽藍田。

  徐姓人入台始於明末。據《台灣省通志》記載,徐孚遠於明末永曆十八年(1665年)最早遷居台灣,次年徐遠入墾台灣大糠榔西堡糠榔莊。永曆二十八年(1675年),一位叫徐阿華的福建漁民因出海捕魚時遭風暴而漂流到台灣,後來回鄉邀本族6人遷居台灣旗後(今高雄市),並在台灣建媽祖宮,成為徐姓人入墾台灣的開基先人。此後,清初有泉州人徐公演入墾今台北縣汐止鎮。雍正年間,有廣東人徐立鵬、徐里壽、徐錦宗和同安人徐里樹等,分別入墾台灣新竹的紅毛港、員山頂、茄董坑等地。乾隆年間,又有徐樹芳入墾新竹關西鎮,徐熙拱開墾今桃園大溪墩,陸豐人徐翼鵬等率領客家移民分墾新竹南勢、四腳亭等地。入墾台灣的徐姓人大多來自福建和廣東,最初多在新竹一帶落戶,以後逐漸南遷。現今台灣的徐姓人幾乎一半以上聚居在新竹、苗栗兩個地方。他們在台灣繁衍發展,成為現在台灣第22大姓。

  徐姓人大約在清末和民國時期開始遠播海外,海外徐姓人主要分布在緬甸、日本、越南、馬來西亞、泰國、紐西蘭、美國等地,生活在海外的徐姓人以中華民族特有的勇敢和勤勞在各地開拓進取,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汗水,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在為自身贏得生存空間的同時,也為當地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他們以宗親會的形式保持著聯繫,定期召開宗親大會,以維護宗族之間的團結,促進共同發展.

上一篇:徐氏族譜

周公算命熱門測算:

周公算命易經六十四卦四柱八字天罡地煞周易算命六壬神課梅花易數算命文章
姓名測試男孩名字大全女孩名字大全起名大全寶寶起名成人改名公司起名店鋪起名康熙字典百家姓
抽籤占卜觀音靈籤呂祖靈籤黃大仙靈籤關帝靈籤天后靈籤車公靈籤佛祖靈籤周公靈籤土地公靈籤北帝靈籤月老靈籤月下老人靈籤月老靈籤姻緣籤五路財神靈籤城隍爺靈籤孔子聖籤王公靈籤財神爺靈籤
民俗看相生男生女預測表眼皮跳測吉凶打噴嚏測吉凶耳鳴測吉凶面熱測吉凶二十四香譜圖解萬年曆農曆陽曆轉換花語大全手相算命圖解痣相算命圖解面相圖解手相圖解痣相圖解骨相圖解體相圖解
十二星座白羊座金牛座雙子座巨蟹座獅子座處女座天秤座天蠍座射手座魔羯座水瓶座雙魚座星座配對星座運勢星座排行星座知識星座愛情星座分析星座名人星座故事
星座知識星座配對 星座分析 星座星象 星座運勢 星座查詢 星座日期 12星座 星座生日 星座月份 星座性格 上升星座 牡羊座 金牛座 雙子座 巨蟹座 獅子座 處女座 天秤座 天蠍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雙魚座
十二生肖屬鼠屬牛屬虎屬兔屬龍屬蛇屬馬屬羊屬猴屬雞屬狗屬豬生肖配對屬相星座生肖運勢
風水知識家居風水辦公室風水臥室風水客廳風水房屋風水廚房風水墓地風水風水用品
心理測試愛情測試性格測試趣味測試財富測試智商測試職業測試社交測試惡搞測試情商測試綜合測試血型性格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血型配對星座血型生肖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