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義心理學(Humanistic Psychology)是一種強調個體自我實現和潛能發展的心理學流派,其學習理論主要關注學習者的內在動機、情感體驗和自我成長。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學習理論以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和羅傑斯(Carl Rogers)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為核心,強調學習是一個自我發現和自我實現的過程。
馬斯洛認為,人類的行為和學習動機是由一系列需求驅動的,這些需求按照層次排列,從基本的生理需求到高級的自我實現需求。在學習過程中,只有當較低層次的需求(如安全、歸屬感)得到滿足時,學習者才能專注於更高層次的需求(如求知、審美和自我實現)。因此,教育者需要創造一個安全、支持性的環境,幫助學習者滿足基本需求,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
羅傑斯強調學習應以學生為中心,教育者的角色是促進者而非權威。他認為學習應該是一個自我導向的過程,學習者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主動探索知識。羅傑斯提出了以下關鍵觀點: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學習理論對教育實踐具有重要啟示:
總之,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學習理論強調學習者的內在動機、情感體驗和自我實現,為教育提供了一種以人為本的視角,強調教育的目標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幫助學習者成長為完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