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心理學(Humanistic Psychology)是20世紀中葉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流派,強調人的自我實現、自由意志和主觀體驗。其代表人物包括:
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
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類的需求從基本的生理需求到自我實現需求逐級遞進。他的理論強調人的潛力和成長,認為自我實現是人類的終極目標。
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
羅傑斯是人本心理學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他提出了「以人為中心」的治療方法,強調治療師的無條件積極關注、共情和真誠。他的理論對心理諮詢和教育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
羅洛·梅(Rollo May)
羅洛·梅結合存在主義哲學和人本心理學,探討了焦慮、自由和責任感等主題。他的著作《存在心理學》對理解人類存在的意義和困境具有重要意義。
夏洛特·布勒(Charlotte Bühler)
布勒是人本心理學的早期倡導者之一,她研究了人類生命周期的意義和目標,強調個體在不同生命階段的心理發展。
維克多·弗蘭克爾(Viktor Frankl)
弗蘭克爾是存在主義心理學的代表人物,同時也是人本心理學的重要貢獻者。他提出了「意義療法」(Logotherapy),強調尋找生命的意義是人類的核心動力。
這些代表人物共同推動了人本心理學的發展,強調人的主觀體驗、自我實現和個體價值,對現代心理學、教育學和心理諮詢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