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心理衛生是指在災難事件發生後,針對受災人群的心理健康問題所進行的預防、干預和恢復工作。災難可能包括自然災害(如地震、洪水、颱風等)、人為災害(如戰爭、恐怖攻擊、重大事故等)或公共衛生事件(如疫情)。這些事件往往會對人們的心理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導致焦慮、抑鬱、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等心理問題。
災難心理衛生的主要目標是:
災難心理衛生的工作通常由心理學家、社會工作者、醫療人員等多學科團隊共同完成,具體措施包括心理急救、團體輔導、個體心理治療、社區支持等。此外,政府和相關機構也會制定政策,確保受災人群能夠獲得必要的心理衛生服務。
災難心理衛生的重要性在於,它不僅關注個體的心理健康,還通過促進社區的整體恢復,幫助社會從災難中重建,減少長期的社會和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