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流言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詩。全詩如下: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這首詩通過對比周公和王莽的事跡,表達了作者對歷史人物評價的深刻思考。周公在輔佐成王時,曾因流言而被懷疑有篡位之心,但他始終忠誠,最終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王莽在篡位之前,表面上謙恭有禮,實際上卻包藏禍心,最終篡奪了漢朝的政權。
白居易通過這兩人的例子,提出了一個深刻的觀點:如果周公在流言四起時便去世,他的忠誠可能永遠無法得到證實;如果王莽在篡位前便死去,他的虛偽也可能永遠不會被揭露。因此,歷史人物的真實品性往往需要時間的檢驗,一時的表象並不能完全說明問題。
這首詩語言簡練,寓意深遠,體現了白居易對歷史和人性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