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這個字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夢,寐而有覺也。從夕,從目,夕者冥也,目者視也。」 這裡,「夢」被解釋為在睡眠中有所覺知的狀態。字形由「夕」(夜晚)和「目」(眼睛)組成,意味著在夜晚閉上眼睛時,人雖然處於睡眠狀態,但內心或意識中仍有活動或覺知,即夢境。
在古代,夢被視為一種神秘的現象,人們常常認為夢境能夠預示未來或傳達神意。因此,夢在古代文學和宗教中占有重要地位,許多文化和宗教都有關於夢的解釋和象徵意義。
在現代漢語中,「夢」不僅指睡眠中的夢境,也用來比喻理想、願望或幻想,如「夢想成真」等表達。此外,「夢」還可以用作動詞,表示做夢或幻想,如「夢見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