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生理學(Psychophysiology)是心理學和生理學的交叉學科,主要研究心理過程與生理反應之間的相互關係。它探討人類的情緒、認知、行為等心理活動如何影響身體的生理狀態,以及生理變化如何反過來影響心理過程。心理生理學的研究通常涉及測量和分析生理指標,如心率、血壓、皮膚電導、腦電圖(EEG)、肌電圖(EMG)等,以揭示心理狀態與生理反應之間的關聯。
情緒與生理反應
研究情緒(如焦慮、憤怒、快樂)如何引發特定的生理反應,例如心率加快、血壓升高或皮膚電導變化。
壓力與健康
探討長期的心理壓力如何影響身體健康,例如導致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統功能下降等。
認知過程與腦活動
通過腦電圖(EEG)或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等技術,研究注意力、記憶、決策等認知過程與大腦活動的對應關係。
睡眠與覺醒
研究睡眠周期、夢境以及睡眠障礙(如失眠、睡眠呼吸暫停)與生理指標(如腦電波、呼吸頻率)的關係。
生物反饋與調節
通過生物反饋技術,幫助個體學習調節自身的生理反應,例如通過控制呼吸來降低焦慮水平。
心理生理學的研究方法通常包括:
心理生理學的研究成果廣泛套用於以下領域:
心理生理學的研究不僅深化了我們對身心關係的理解,還為改善人類健康和福祉提供了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