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靈心理(Animism)是一種原始的宗教信仰和心理現象,認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動物、植物、岩石、河流等,都具有靈魂或精神力量。這種信仰普遍存在於許多古代文化中,尤其是在原始社會和部落文化中。
泛靈心理的核心觀念是萬物有靈,即認為自然界中的每一個物體都有其內在的生命力和意識。這種信仰通常與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緊密相關,認為通過祭祀和儀式可以與這些靈魂溝通,從而獲得保護、指引或治癒。
在現代心理學中,泛靈心理的概念有時被用來描述兒童在認知發展早期階段的一種思維方式。心理學家讓·皮亞傑(Jean Piaget)提出了兒童認知發展的階段理論,認為在2至7歲的「前運算階段」,兒童往往會表現出泛靈思維,即賦予無生命的物體以生命和情感。例如,兒童可能會認為他們的玩具娃娃會感到疼痛或快樂。
儘管泛靈心理在科學和理性思維主導的現代社會中已不再占據主導地位,但它仍然在某些文化、宗教和藝術形式中有所體現。例如,許多現代文學作品和電影中仍然可以看到對自然界的擬人化處理,這可以被視為泛靈心理的一種延續。
總的來說,泛靈心理不僅是一種古老的宗教信仰,也是人類認知和情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它反映了人類對自然界的敬畏和對生命意義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