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在《紅樓夢》研究中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他通過科學的方法和實證的態度,打破了長期以來對《紅樓夢》的種種謎學和附會解讀。他的研究為現代紅學奠定了基礎,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胡適通過文獻考證,首次明確提出了《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並指出小說是曹雪芹以自身家族經歷為背景創作的。他通過對《紅樓夢》早期版本(如甲戌本、庚辰本)的研究,揭示了小說的創作過程和版本演變,從而打破了之前對作者身份和小說來源的種種猜測。
在胡適之前,紅學研究以「索隱派」為主流,認為《紅樓夢》是一部隱含著政治隱喻或歷史影射的小說。例如,有人認為小說是影射清朝宮廷鬥爭,或是反清復明的政治寓言。胡適批評這種解讀是「附會」和「穿鑿」,缺乏實證依據。他強調《紅樓夢》是一部自傳體小說,其價值在於對人性、社會和家族生活的真實描寫,而非政治隱喻。
胡適提倡用科學的方法研究《紅樓夢》,即通過文獻考證、版本比對和歷史背景分析,來還原小說的創作過程和歷史真相。他的《紅樓夢考證》是這一方法的典範,通過嚴謹的考證,揭示了曹雪芹的家世背景與小說內容之間的聯繫,從而為紅學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胡適的研究不僅打破了傳統的謎學解讀,還推動了紅學從傳統的文學批評向現代學術研究的轉變。他的工作為後來的學者如俞平伯、周汝昌等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礎,使紅學成為一門系統的學術領域。
胡適認為《紅樓夢》的偉大之處在於其文學性和對人性的深刻描寫,而非其背後的「謎團」。他主張從文學本身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賞這部作品,而不是過度解讀其中的隱晦含義。
總之,胡適通過考證作者身份、版本演變以及提倡科學的研究方法,打破了《紅樓夢》研究中的謎學和附會傳統,為現代紅學的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他的研究不僅澄清了《紅樓夢》的創作背景,還重新確立了其作為文學經典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