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虺夢徵祥》是清代文人蒲松齡所著的《聊齋志異》中的一篇短篇故事。故事講述了一個關於蛇精的奇異夢境,體現了古代文學中常見的超自然元素和道德寓意。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張生的書生。某日,張生夢見自己遇到了一條巨大的蛇,蛇身盤繞,頭上有冠,顯得極為威嚴。蛇對張生說:「我是此地的虺神,今日特來告知你,你即將獲得功名。」張生醒來後,心中疑惑,但不久後果然在科舉考試中名列前茅,成為進士。
然而,張生並未因此滿足,反而開始貪圖更多的財富和權力。他再次夢見那條蛇,蛇對他說:「你已得到了應有的福報,但若繼續貪婪,必將招致災禍。」張生不聽勸告,繼續追求名利,最終因貪腐被朝廷罷官,家道中落。
《虺夢徵祥》通過張生的經歷,揭示了人性中的貪婪與自滿,告誡人們應當知足常樂,不可過度追求名利。故事中的蛇精既是預兆,也是道德的象徵,反映了蒲松齡對人性深刻的洞察和對社會現實的批判。
這篇故事不僅具有文學價值,也蘊含了豐富的哲理,是《聊齋志異》中頗具代表性的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