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行為心理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簡稱CBT)是一種廣泛使用的心理治療方法,旨在幫助個體識別和改變不健康的思維模式和行為。CBT基於認知理論,認為個體的情緒和行為受到其思維方式的影響。通過改變這些認知,可以改善情緒和行為問題。
CBT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評估與目標設定:治療師與患者合作,評估患者的問題,並設定明確的治療目標。
認知重構:幫助患者識別和挑戰負面的自動思維,並替換為更現實和積極的思維。
行為激活:鼓勵患者參與積極的活動,以打破負面情緒和行為之間的惡性循環。
技能訓練:教授患者應對技能,如放鬆技巧、問題解決技能和溝通技巧。
家庭作業:患者需要在治療之外完成一些任務,以鞏固治療中學到的技能。
復發預防:在治療結束時,制定計畫以防止症狀復發。
CBT已被證明對多種心理問題有效,包括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和飲食障礙等。它是一種結構化的、時間有限的治療方法,通常持續12到20次會話。CBT強調患者的主動參與,鼓勵他們在治療過程中扮演積極的角色。
通過CBT,患者可以學會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從而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