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熊入夢,又稱「飛熊入夢」,是中國古代的一個著名典故,出自《史記·齊太公世家》。故事講述了周文王在夢中見到一隻飛熊,隨後在渭水邊遇到了姜子牙,最終姜子牙成為他的重要謀士,助其建立周朝。
周文王(姬昌)是周朝的奠基者,他心懷天下,渴望找到賢才輔佐自己。當時,姜子牙(姜尚)是一位隱居在渭水邊的智者,雖然才華橫溢,卻未被世人發現。
一天,周文王做了一個夢,夢見一隻飛熊從天而降,落在他的宮殿前。醒來後,他認為這是一個吉兆,預示著自己將遇到一位賢才。於是,他派人四處尋找符合夢中預兆的人。
周文王來到渭水邊,發現一位老者正在河邊垂釣。奇怪的是,這位老者的魚鉤是直的,而且離水面三尺高。周文王感到好奇,便上前詢問。老者回答:「我釣的不是魚,而是願意上鉤的賢君。」周文王意識到此人正是自己夢中的「飛熊」,於是恭敬地邀請姜子牙出山輔佐自己。
姜子牙成為周文王的重要謀士,後來輔佐周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他被尊為「太公望」,並在後世被神化為道教中的重要人物——「姜太公」。
「飛熊入夢」不僅是一個歷史故事,更象徵著賢才遇明主的美好寓意。它常被用來形容賢才被發現或機遇降臨的情景。同時,姜子牙的直鉤釣魚也成為中國文化中智慧與耐心的象徵。
這個故事體現了古代中國人對天命、賢才和機遇的重視,至今仍被廣泛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