髮膠明星夢學習單
一、電影背景
- 電影名稱:髮膠明星夢(Hairspray)
- 上映年份:2007年
- 導演:亞當·夏克曼(Adam Shankman)
- 類型:音樂劇、喜劇、劇情
- 改編來源:改編自1988年約翰·沃特斯(John Waters)的同名電影,以及2002年的百老匯音樂劇。
二、劇情簡介
- 故事背景:1960年代的美國巴爾的摩,種族隔離與社會歧視問題嚴重。
- 主角:崔西·特納(Tracy Turnblad),一位熱愛跳舞的胖女孩,夢想成為電視舞蹈節目的明星。
- 主要情節:崔西參加《柯尼·柯林斯秀》(The Corny Collins Show)的試鏡,並在過程中挑戰社會對體型與種族的偏見,推動社會變革。
三、主題探討
- 種族平等:電影通過舞蹈節目的種族隔離政策,反映1960年代美國的種族歧視問題,並鼓勵打破種族界限。
- 身體自信:崔西的體型與社會審美標準不同,但她以自信與才華贏得尊重,傳遞「美無關體型」的訊息。
- 社會變革:電影強調年輕一代的力量,鼓勵觀眾勇於挑戰不公與偏見。
四、角色分析
- 崔西·特納(Tracy Turnblad):樂觀、勇敢的主角,代表打破傳統觀念的新一代。
- 潘妮·平格頓(Penny Pingleton):崔西的好友,從保守到開放,象徵個人成長。
- 海爾·斯托布(Link Larkin):舞蹈節目的明星,代表傳統審美,但最終支持崔西。
- 艾莫娜·莫特莫瑟(Motormouth Maybelle):黑人節目主持人,推動種族平等的關鍵人物。
五、音樂與舞蹈
- 音樂風格:1960年代的流行音樂與節奏藍調(R&B)。
- 經典歌曲:
- 《Good Morning Baltimore》:崔西的開場曲,展現她的樂觀與夢想。
- 《You Can't Stop the Beat》:電影結尾的勵志歌曲,象徵社會變革的不可阻擋。
- 舞蹈風格:融合搖滾、扭扭舞(Twist)等1960年代流行舞步。
六、學習反思
- 電影如何反映1960年代的社會問題?
- 崔西的角色如何挑戰傳統的審美標準?
- 音樂與舞蹈在電影中起到什麼作用?
- 你認為電影傳遞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 如果你是崔西,你會如何面對社會的偏見與挑戰?
七、延伸活動
- 觀看原版電影(1988年):比較兩版電影的異同。
- 研究1960年代的社會運動:了解當時的民權運動與文化變遷。
- 創作一首勵志歌曲:以「打破偏見」為主題,寫出你的想法。
- 角色扮演:選擇一個角色,模擬他們的對話與行動,深入理解角色心理。
八、總結
《髮膠明星夢》不僅是一部娛樂性十足的音樂劇,更是一部充滿社會意義的作品。它通過幽默與音樂,傳遞了平等、自信與勇氣的重要性,鼓勵觀眾反思並挑戰社會中的不公與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