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夢》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一個典故,出自《列子·周穆王》。故事講述了鄭國的一個樵夫在野外砍柴時,遇到一隻受傷的鹿。他將鹿藏起來後,卻懷疑自己是否真的遇到了鹿,還是只是做了一個夢。這個故事後來被用來比喻虛幻的事物或難以分辨真假的情境。
「鹿夢」一詞常被引申為對現實與虛幻的困惑,或者對人生真相的思考。它反映了人們對現實與夢境、真實與虛幻之間界限的模糊感,也體現了道家思想中對「物我兩忘」境界的追求。在中國文學和哲學中,「鹿夢」常被用來表達對人生、命運和存在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