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起源 姓的來源

  李姓來源有三

  一、為出自嬴姓,系皋陶之後

  相傳遠古時,帝顓頊高陽氏生有兒子大業,大業生子女華,女華再生子皋陶,傳說皋陶也叫咎繇,是上古東夷族首領少吳氏的曾孫,生於曲阜(今屬山東),曾繼任東夷族的首領,因曲阜為偃地,所以被賜為偃姓。父系氏族社會後期,堯為部落聯盟領袖,曾選拔皋陶幫助治理天下;舜繼堯為部落聯盟領袖後,任命皋陶為大理。大理也叫做“士”,是古時掌管刑獄的官,後來又稱為理官。皋陶以善理刑獄著稱於世,曾制定墨、劓、剩、宮、大辟5種刑罰,根據犯罪者所犯罪行的性質、情節等進行公平處理,使天下人信服,因而安定了社會秩序。禹繼舜為部落聯盟領袖後,認為皋陶最賢能,準備讓皋陶做自己的繼承人,可是還未來得及禪讓,皋陶就病逝了。

  皋陶的子孫,世襲大理之職,到了商代,便以官職命名本族姓氏,稱為理氏。為什麼稱為氏而不稱為姓呢?原來先秦時的姓與氏,既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又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姓起源於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時期,與先民們的圖騰崇拜有關。母系氏族公社初期的人,以為每個氏族都與某種動物、植物有某種血緣關係,往往以此作為本氏族的名稱,即氏族的徽號,這就是圖騰。“圖騰”系印第安語,意為“他的親族”。馬克思在《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摘要》中明確指出:“圖騰一詞表示氏族的標誌和符號。”有些圖騰,後來轉化為人的姓。由於那時的子女只知道母親而不知父親是誰,所以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緣關係的氏族稱號,也就是說,一個氏族名下的成員都出自一個母系祖先。“姓”字最早的形體是由“人”和“生”組成,意思是人所生,因生而為姓;後來變為由“女”與“生”組成,意思是女子所生為姓,生而有姓。因此,中國早期的許多古姓,如姬、姒、媯、姜、嬴等,都帶有“女”字。氏起源於父系氏族社會,是姓衍生的分支,為古代貴族標誌宗族系統的稱號,也就是說,只有貴族才能稱氏。姓是決定能不能通婚的依據——同姓不能結婚,氏是用來區別貴賤的。戰國時期,隨著奴隸制宗法制度的崩潰,姓與氏已無什麼區別,姓氏成為表明個人及所生家族的符號。從此以後,或說姓,或說氏,或兼說姓氏,都是一個意思,即實際是專指姓。

  商朝末年,紂王暴虐無道,沉湎女色,使諸侯和百姓都很怨恨。皋陶後裔有個叫理征的人,出於一片忠心,直爽地說出紂王的錯誤,勸他改正,結果惹惱了紂王而被殺害。理征的妻子契和氏聽到訊息後,便帶著年幼的兒子利貞外出逃難。契和氏本是陳國(今河南淮陽)人,想逃回娘家,又怕連累娘家人,於是便往豫西逃,當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也就是伊侯曾經居住過而後已經荒廢了的地方)時,母子二人飢餓難忍,疲憊不堪,尤其是小利貞,餓得奄奄一息。可是,這一帶荒無人煙,又怎能找到食物呢?幸好契和氏發現附近的樹上結有一些“木子”,於是便採下來吃。就這樣,母子二人靠吃野果保全了性命。然後,他們又到豫東,在離淮陽不太遠的苦(gu)縣(治所在今河南鹿邑縣東)安家落戶。為了感激“木子”的保命之功,同時也為了躲避紂王的追緝,又因理、李同音通用的緣故,自利貞開始改理氏為李氏。

  二、為出自他族改姓

  三國時,諸葛亮平哀勞夷後,賜當地少數民族趙、張、楊、李等姓。

  北魏鮮卑族有複姓叱李氏,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漢化政策,改為漢字單姓李氏。

  唐李思摩,突厥頡利(東突厥)族人,原名阿史那思摩,其酋長稱頡利可汗,名咄(艹必)。頡利曾屢次擾唐,咄(艹必)與思摩於貞觀四年(630年)擾唐時被唐將俘獲並送往長安(今西安市)。唐太宗李世民認為思摩忠誠可嘉,於是賜為李氏,令他統領頡利舊部駐守河南之地。李突地稽(革末)(革曷)(分布在松花江、牡丹江流域及黑龍江中下游)酋長,唐朝初建時即來唐朝貢,後曾擊敗進攻幽州的突厥兵,於貞觀初年被唐太宗李世民任為右衛將軍,賜為李氏。李嘉慶蛛鞘族人,本姓茹,名常,徙幽州,為朔方部將,以戰功被賜姓李,更名嘉慶。其子李懷光,唐德宗時被封為都虞侯。

  李國昌本為朱邪氏,名赤心,沙陀突厥酋長朱邪執宜之子。唐懿宗鹹通十年(869年)任太原行營招討等職,因隨從康承訓擊敗龐勛起義軍有功,升為單于大都護、振武軍節度使,被賜姓李名國昌。回族李姓7世紀以來,少數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來中國並定居;13世紀以來,又有一部分中亞細亞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遷入中國,他們在與漢、維吾爾、蒙古族相處的過程中形成回族,又稱“回回”。回族散布面廣,主要與漢族雜居,以西北地區及河南、河北、山東、雲南、安徽、遼寧、北京等省、市分布較多,1982年統計約有721.9萬人。李姓在回族中所占比例較高,有些直接來自古波斯或阿拉伯,如五代前蜀詞人李珣,其祖先就是波斯人,來中國後留居梓州(今四川三台)。

  苗族李姓苗族居住在南方,半數以上在貴州,其餘分布於湖南、雲南、廣西、四川、廣東、湖北等省,與其他兄弟民族大雜居,小聚居,1982年統計約有503萬人。李姓在苗族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黔西威寧地區的苗族中為大姓之一。漢姓李,苗姓為“孟恩路”,這是他們實行“子父連名制”的一種特殊寫法。苗族中的李姓,有些是民族融合的產物,有的已與李姓的原義無關。例如,清朝鹹豐、同治年間由張秀眉領導的貴州苗民起義中有個起義軍將領叫李洪基,但他並不姓李,“李”系他的苗語名字“擬”的訛寫,而“擬”在苗語中意為水牯牛,“洪基”為“彎角”之意,故“李洪基”即“彎角水牯牛”。據有關學者考證,清代官府在登記戶籍冊時,用同音的漢姓代替男性戶主的單舌苗名,因而形成了苗族漢姓。苗族中的一些李姓,就是這樣產生的。

  壯族李姓壯族系由古代百越的一支發展而成,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1982年統計約有1337.8萬人,90%以上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少部分居住在雲南、廣東等省。李姓在壯族中人數較多,曾出過一些有影響的人物,如太平天國著名將領李開芳、李錦貴、李文彩等,均為壯族李姓人。

  瑤族李姓瑤族主要由古代“長沙武陵蠻”的一部分發展而成。1982年統計約有140萬人,分布在廣西、湖南、雲南、廣東、貴州5省區的山區,其中廣西瑤族人數約占總數的70冤強。李姓為瑤族主要姓氏之一,在瑤族原有12姓中居於第五位。瑤族李姓根據血緣遠近,分有若干“房”;各房都有稱呼,輩分稱謂有“本頭”、“巴比”、“九古”等。瑤族李姓具有反抗封建壓迫的精神,清代有廣東八排瑤民反清首領李英,還有湖南瑤民起義首領李元發。

  白族李姓白族自稱“白子”、“白尼”,主要聚居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並散居於雲南省碧江、元江、昆明、昭通及貴州省畢節等地,1982年統計約有113.1萬人。唐代史學家杜佑,曾任嶺南節度使,熟悉南方少數民族情況,他所寫的《通典》中記載有白族的姓氏:“其地有數十部落……有數十姓,以楊、李、趙、董為名家,各據山川,不相役屬。”從中可以看出李姓是白族中的大姓,至少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再往前追溯,三國時蜀相諸葛亮在賜給世居雲南的南蠻酋長龍佑那以張姓時,又賜各酋長楊、李、趙等姓。這又說明1700多年前雲南白族已有李姓。三國以後,有不少李姓漢人徙居雲南,久而久之,與白族融合在了一起,如唐朝貞觀年間的“西洱河蠻”中的楊、李、趙等姓,都自稱本來是漢人。難怪有人說雲南的李姓不容易分清誰是漢族還是白族。在歷史上,白族李姓曾湧現出一些比較著名的人物,如宋代大理國有大臣李紫琮,明代有文學家、史學家李元陽,清代有學者李倬雲、李根雲、李崇階等。現在,李姓仍為白族四大姓之一。

  畲族李姓畲(she),意為燒榛種田,即在播種之前將田中的草木燒去,以灰作肥料。畲族即因從事畲耕(即刀耕火種)而得名,他們自稱“畲民”或“山客”,1982年統計約有36.8萬人,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廣東、安徽5省60多個縣(市)的部分山區,以福建、浙江兩省為最多。他們通用漢語,主要從事農業,長期和漢族人民雜居,關係十分密切。福建霞浦縣畲族族譜中記有“唐光啟二年(886年),盤、藍、雷、鍾、李有三百六十餘丁口,從閩王王審知為鄉道官,由海來閩”,這說明唐朝末年福建有畲族李姓。元末有福建農民起義首領李志甫,據說就是畲族人。

  猶太人中的李姓

  猶太人古稱“希伯來人”,公元前13世紀曾在巴勒斯坦居住,用希伯來語(屬閃含語系閃語族),公元前11世紀建立以色列王國,創猶太教。公元1至2世紀羅馬帝國統治期間,絕大部分被趕出住地,其中散入歐洲的受到迫害屠殺,或與當地民族結合。猶太進入中國,約始於唐代;有較多的人來中國,是在北宋中葉。北宋時進入中國的這一批猶太人,其先祖在公元前2世紀70年代離開猶太本土,流徙到印度的孟買地區,在那裡定居了1100多年之後,於11世紀中葉或後葉,又循海道向東推進,到達了中國。他們來到北宋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向皇帝殷勤致意,並進貢西洋布。皇帝接受了他們的貢品,同意他們“留遺汴梁”。於是,這一支猶太人就在開封定居下來,並分別取了漢人的姓。與此同時,還有一些猶太人散居於洛陽、北京、南京、杭州、寧波、泉州等地,但人數最多是住在開封的猶太人。住在開封的這一支猶太人移民,以李姓為首,共有李、俺、艾、高、穆、趙、金、周、張、石、黃、聶、金、張、左、白等17姓,其中兩李、兩金、兩張為“同姓不同家”。金世宗大定三年(1163年)他們在開封上市子東南(今南教經胡同)購置土地,建築寺院,取“清者精一無二,真者正而無邪”之意,名為清真寺,通稱禮拜寺,作為開封猶太人宗教活動的中心。這所寺院,是中國歷史上創建最早、保存時間最長、最為著名的中國猶太人的禮拜寺。到了明代,開封猶太人進入鼎盛時期,教徒發展到500餘戶,約4000餘人。崇禎十五年(1642年)九月,明軍掘黃河堤放水淹李自成起義軍,使開封淪為澤國,開封猶太人逃亡各地,直到清康熙元年(1662年)重建開封城時,倖存的猶太人才隨同漢、回民返回開封,後又在寺院舊址上重建了清真寺。

  清初,開封猶太人有李、艾、趙、張、高、金、石7大姓,李姓仍居首位。現在,開封猶太人尚有4姓,仍有李姓,他們已完全接受了中國文化。

  三、賜姓改姓

  封建社會的賜姓,是最高統治者出於自己的意志,將別人已有的姓抹掉,換成另一個姓;因皇帝的姓最為尊貴,稱為“國姓”,所以,皇帝賜給臣屬的姓大都是自己的姓。皇帝賜姓,往往出於褒賞、恩惠、籠絡,目的是鞏固自己的統治;對被賜姓者來說,則是一種莫大的榮譽,會使全家全族感到無尚榮耀。唐朝皇帝賜姓之風,盛於以前咨朝,自開國皇帝李淵開始,至末期的昭宗李曄,一直綿延不斷。

  李勤(594—669)本姓徐,名世-勛,字懋功,曹州離狐(今山東東明東南)人。家富有,初從翟讓起義,參加瓦崗軍,因功封東海郡公,瓦崗軍失敗後降唐,被唐高祖李淵任為右武侯大將軍,封曹國公,賜姓李,因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諱,單名(責力)。

  李粲滑州人,本姓丙,在隋朝任屯衛大將軍,唐高祖李淵入關後,率眾歸唐,被授宗正卿,封應國公,賜姓李。

  李子和蒲城人,本姓郭,原在隋朝做官,曾以罪徙榆林,唐高祖武德初年獻款,被任為靈州總管,後又跟隨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劉黑闥起義,因有功,被賜姓李,封夷國公。

  李抱玉河西人,本姓安,唐高祖時功臣安興貴的後裔,原名重璋,善騎射。唐玄宗李隆基以其戰河西有功,為他改名抱玉。安祿山叛亂時,安抱玉鎮守南陽,上書朝廷,說恥與逆臣安祿山同宗,要求改姓,於是唐玄宗賜他姓李。

  李忠臣薊人,本姓董,名秦,少年時從軍,憨直不通書,但努力奮鬥,因有戰功,被唐肅宗李亨賜姓李,賜名忠臣。

  李國臣河西人,本姓安,膂(1u)力過人,積功升任雲麾大將軍,被唐肅宗李亨賜姓李。

  李寶臣奚族人,原為范陽守將張鎖高的養子,名忠志,字為輔,為安祿山、史思明的部屬,隨安、史叛唐。761年,史思明死,他獻恆、趙、深、定、易5州,唐代宗李豫升他為禮部尚書,賜姓李,賜名寶忠,封趙國公。

  李光進其祖先為河曲(今青海省東南境黃河曲流處)羌族,姓阿跌氏,唐朝貞觀中期內屬,以其地為雞田州,光進隨從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收復兩京有功,於大曆年間被唐代宗李豫賜姓李。

  李元諒安息人,本姓安,少為宦官駱奉仙所養,冒姓駱,名元光,勇敢有謀略,唐德宗時與李晟收京師,貞元年間因守備有方,避免了一次與吐蕃的戰爭,被賜姓李,賜名元諒。

  李全略本姓王,名日簡,以功累官橫海軍節度使、滄德棣州觀察使,被唐穆宗李恆賜姓李,賜名全略。

  李茂勛回鶻(即回紇)族阿布思後裔,降唐後,受到兵部尚書張仲武的重用,後因積功較多,被唐宣宗李忱賜姓李名茂勛。

上一篇:李姓男孩名字

周公算命熱門測算:

周公算命易經六十四卦四柱八字天罡地煞周易算命六壬神課梅花易數算命文章
姓名測試男孩名字大全女孩名字大全起名大全寶寶起名成人改名公司起名店鋪起名康熙字典百家姓
抽籤占卜觀音靈籤呂祖靈籤黃大仙靈籤關帝靈籤天后靈籤車公靈籤佛祖靈籤周公靈籤土地公靈籤北帝靈籤月老靈籤月下老人靈籤月老靈籤姻緣籤五路財神靈籤城隍爺靈籤孔子聖籤王公靈籤財神爺靈籤
民俗看相生男生女預測表眼皮跳測吉凶打噴嚏測吉凶耳鳴測吉凶面熱測吉凶二十四香譜圖解萬年曆農曆陽曆轉換花語大全手相算命圖解痣相算命圖解面相圖解手相圖解痣相圖解骨相圖解體相圖解
十二星座白羊座金牛座雙子座巨蟹座獅子座處女座天秤座天蠍座射手座魔羯座水瓶座雙魚座星座配對星座運勢星座排行星座知識星座愛情星座分析星座名人星座故事
星座知識星座配對 星座分析 星座星象 星座運勢 星座查詢 星座日期 12星座 星座生日 星座月份 星座性格 上升星座 牡羊座 金牛座 雙子座 巨蟹座 獅子座 處女座 天秤座 天蠍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雙魚座
十二生肖屬鼠屬牛屬虎屬兔屬龍屬蛇屬馬屬羊屬猴屬雞屬狗屬豬生肖配對屬相星座生肖運勢
風水知識家居風水辦公室風水臥室風水客廳風水房屋風水廚房風水墓地風水風水用品
心理測試愛情測試性格測試趣味測試財富測試智商測試職業測試社交測試惡搞測試情商測試綜合測試血型性格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血型配對星座血型生肖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