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死亡:迎接來生》| 史蒂芬卡那普·施瑞南

死亡系列談:(一)死亡的意義

死亡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個令人恐懼的話題。施瑞奎師那在《博伽梵歌》中解釋說,死亡如同我們生命的伴侶。根據《梵歌》的說法,我們的一生中無時無刻不經歷著死亡。

因為死亡意味著更換軀體,我們的軀體在我們的生命進程中戲劇性地改變著。

如果你遇到一個六個月的嬰兒,等他五歲的時候你再看見他時,你可能會認不出他。你見過的六個月時的軀體已經完全改變了,甚至連細胞也不同。從童年到老年,每個人、每個軀體都在經歷持續不斷的改變。奎師那說,這軀體的改變就是死亡。正如體困的靈魂經歷童年、青年、老年,同樣的,軀體死亡時靈魂離開軀體,接受另一個軀體。

阿爾諸那擔心他的家庭成員將在戰爭中死亡,以至於不願作戰。他說:“即使我贏得三個世界,我也不能快樂。”和阿爾諸那一樣,每個生物體都在擔心死亡。為了消除阿爾諸那對家人死亡的擔憂,聖主奎師那為他進一步解釋了死亡。

死亡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有些人認為死亡是一切的終結。從物質的角度來說死亡是這一生和這一軀體的終結,但不是永恆存在的靈魂。

查爾瓦卡哲學聲明:

rnam krtva ghrtam pibet yavaj jivet sukham jivet

bhasmi-bhutasya dehasya kutah punar agamanao bhavet

根據查爾瓦卡哲學,一旦某個人死亡,他的軀體變成灰燼,一切消失。那是一切的終結。死亡後沒有出生。只要你還活著就盡情享受。不要憂心任何事。盡你所能的享受,因為不存為結果。有些人在這種哲學觀念的影響下忽視死亡。

普遍而言有兩類人:一種人十分關心死亡,因為無知或缺乏恰當的知識而恐懼死亡;另一種人瘋狂的感官享樂,無法忍受死亡的想法。在兩種情況下,對死亡的無知都很明顯。

因此,有必要理解“死亡究竟意味著什麼”。有關這一點,主奎師那在《薄伽梵歌》中說:
dehino smin yatha dehe
kaumaram yauvanam jara
tatha dehantara-praptir
dhiras tatra na muhyati
(《薄伽梵歌》2.13)

“正如體困的靈魂經歷童年、青年和老年的變化一樣,當這個軀體死亡時,其中的靈魂便進入另一個軀體。清醒的人不會為這種變化所迷惑。”

死亡意味著改變軀體。實際上我們的軀體每時每刻都在改變,因此每個人都在重複死亡。

正如我們的軀體在整個一生中都在改變,他們也在死亡的時刻改變。當目前的軀體年老體衰、不再有用時,靈魂離開這個軀體,並且根據過往的卡爾瑪接受另一個。

聖帕布帕德在他的要旨中這樣解釋上面這個詩節:“每一個生物體都是一個個體靈魂,其軀體每時每刻都在變化,從兒童到青年,然後到老人,但靈魂是同一個,沒有任何變化。死亡時,個體靈魂更換軀體,投生到另一個軀體中。既然靈魂在來世肯定會有一個物質的或靈性的軀體,那么阿爾諸那就沒有理由為彼士瑪或朵納的死亡而悲傷,儘管他很關心他們。相反,他應該為他們更換軀體、恢復活力而高興。人在這一世的所作所為,決定著更換後的軀體帶來的是享受還是受苦。彼士瑪和朵納都是高尚的靈魂,來世肯定不是得到靈性的身體,就是得到適合住在天堂星球的軀體,享受高級的物質快樂。因此,無論是哪種情況,都沒有理由悲傷。

任何一個對超靈、個體靈魂、物質自然與靈性自然有完整認識的人,都叫做最清醒的人。這樣的人永遠不會被軀體的變化所迷惑。”

為什麼靈魂離開軀體?這個物質世界在卡拉或時間因素的影響下運作,使一切物質的東西退化。

軀體是物質的,它要經歷幾個階段和改變。這軀體由不永恆的物質元素構成,但靈魂是永恆的。當軀體被毀滅,靈魂還存在。

通過這點,我們能看到永恆的靈魂被迫從一具短暫的軀體轉移到另一具軀體中。正如人們丟棄破舊無用的衣服,另擇新衣;靈魂放棄不再運作的軀體,接受新的軀體。施瑞奎師那在《薄伽梵歌》中宣布:

vasamsi jirnani yatha vihaya
navani grhnati naro parani
tatha sarirani vihaya jirnany
anyani samyati navani dehi

“正如人們脫下舊衣換新裝,靈魂放棄老而無用的物質軀體,接受新的物質軀體。”(《薄伽梵歌》2.22)

聖帕布帕德進一步解釋:“原子般的個體靈魂更換軀體是不爭的事實。即使當代科學家不承認靈魂的存在,他們無法解釋心中能量的來源,也不得不接受軀體從童年到少年、少年到青年、青年到老年的不斷變化。老年以後,這種變化就會轉到另一個軀體中。”

靈魂如何改變軀體?靈魂有兩層覆蓋:一層是由土、水、火、空氣和以太構成的粗糙軀體,這些元素組合在一起形成肉眼可見的形體;另一層是不被肉眼所見的精微軀體,由心意、智性和假我構成。

當死亡的時刻到來,靈魂離開粗糙的軀體,但精微的軀體與靈魂同在。帕茹阿瑪特瑪(超靈)或心中的至尊主,也伴隨著靈魂。

精微軀體的元素之一是心意,心意攜帶著靈魂所有的欲望。根據心意中儲存的欲望,靈魂到達它未來的目的地。始終陪伴著靈魂的超靈,指導著這一切進行。只要心意里還有物質欲望,靈魂被迫接受這個物質世界不同形式的軀體。一旦心意不再有任何物質欲望,靈魂立即回到靈性世界,在那裡重獲靈性軀體。

聖帕布帕德在《薄伽梵歌》(2.22)的要旨中詳細解釋說:“憑藉超靈的恩典,原子般的個體靈魂才有可能更換軀體。就像一個朋友滿足另一個朋友的願望一樣,超靈滿足原子般靈魂的願望。《蒙達卡奧義書》和《水塔刷塔爾奧義書》等韋達經典,都把超靈和個體靈魂比喻成是落在一棵樹上的兩隻友好的鳥兒,其中一隻鳥(原子般的個體靈魂)正在吃樹上的果子,而另一鳥(奎師那)則只是注視著他的朋友。雖然這兩隻鳥在本質上相同,但其中一隻迷戀物質之樹的果實,另一隻則在旁見證朋友的活動。奎師那是那隻見證鳥,阿爾諸那則是那隻啄食的鳥。雖然他們是朋友,但一個是至尊主人,一個是僕人。原子般的靈魂忘了這種關係,因而從一棵樹換到另一棵樹——從一個軀體轉入另一個軀體。個體靈魂(吉瓦)在物質軀體這棵樹上苦苦掙扎,但只要他同意接受另一隻鳥為至尊的靈性導師,就像阿爾諸那自願皈依奎師那並接受他的指示一樣,那么在從屬地位上的鳥兒(個體靈魂)就會立即擺脫一切悲傷。《蒙達卡奧義書》(3.1.2)《水塔刷塔爾奧義書》(4.7)都證實了這一點。

samane vrkse puruso nimagno
nisaya socati muhyamanah
justam yada pasyaty anyam isam
asya mahianam iti vita-sokah

“儘管兩隻鳥同在一棵樹上,但那隻正在啄食的鳥,作為樹上果實的享受者卻滿懷焦慮和憂悶。可是,如果這隻受苦的鳥以某種方式把臉轉向他的朋友——至尊主,認識到他的榮耀,便會立即擺脫一切憂慮。”阿爾諸那現在已經把臉轉向了他永恆的朋友奎師那,從他那裡學習理解《薄伽梵歌》。這樣,他通過聆聽奎師那的教導,就能明白至尊主至高無上的榮耀,擺脫悲傷。

至尊主在這裡勸告阿爾諸那:不要因他祖父和老師的軀體變化而悲傷,相反應該高興能在正義的戰爭中殺死他們的軀體,使他們立刻擺脫軀體的各種報應。在祭壇上或正義的戰場上捐軀,可以立即清除軀體的報應,升入更高的生命境界。所以,阿爾諸那沒有理由悲傷。”

《聖典博伽瓦譚》如下定義死亡:
jivo hy asyanugo deho
bhutendriya-mano-mayah
tan-nirodho sya maranam
avirbhavas tu sambhavah

“生物按照他從事的功利性活動,得到相應的具備一套物質心念和感官的軀體。當他從事的特定活動所引起的反作用結束時,那結局成為死亡,而當某種反作用開始時,那開端稱為出生。”(《聖典博伽瓦譚》3.31-44)

dravyopalabdhi-sthanasya
dravyeksayogyata yada
tat pancatvam aham-manad
utpattir dravya-darsanam

yathaksnor dravyavayava-
darsanayogyata yada
tadaiva caksuso drastur
drastrtvayogyatanayoh

“當眼睛因為神經病變的折磨而失去它們看顏色或形象的能力時,視覺器官便作廢了。靠眼睛和視力觀看的生物,失去了他看的能力。同樣,當肉體——感知存在對象的場所沒有能力感知時,那稱為死亡。當人開始把肉眼看成是自己本人時,那稱為死亡。”(《聖典博伽瓦譚》3.31.45-46)

聖帕布帕德在他的要旨中解釋:“當人說‘我看到’時,意味著他用他的眼睛或帶著眼鏡看到了;他是靠看的工具或視覺器官看到的。如果看的工具損壞了或視覺器官病變無法工作了,那么觀看的人也就看不到了。同樣,充滿活力的靈魂此刻在這個物質軀體中活動,當物質軀體因無法再運作下去而停止工作時,住在其中的靈魂也就停止從事他那些引起反作用的活動了。生物的活動工具(軀體)損壞無法工作時,就稱為死亡。生物再次得到一個新的活動工具時稱為出生。由於軀體一直在改變,生與死的過程每一刻都在進行。最終的變化稱為死亡,而接受一個新的軀體稱為誕生。那就是對生與死的問題的解釋。事實上,生物既不出生也不死亡,而是永恆存在著。

正如《薄伽梵歌》(2.20)詩中所證實的:“生物永遠不死,即使是這個物質軀體死亡或毀滅後也不死。”

 

死亡系列談:(二)死亡是人生最重要的時刻

目前地球上絕大多數人要么害怕死亡,要么對死亡漠不關心。這兩種人都極度缺乏理解死亡時刻的重要性。每個人盡一切可能避免死亡,或者以不同的方式延遲死亡。沒人想面對死亡,沒人想花時間思考什麼是死亡。

我們也許不想死,但死亡無疑擁抱著我們。死亡是我們的同游,形影不離的夥伴。我們也許有那么多朋友會丟下我們,但死亡絕不會丟下我們。

死亡總把我們放在他前面。死亡伴隨著出生。任何出生的人都必須死,任何死了的人將再次出生。施瑞奎師那在《博伽梵歌》(2.27)詩節中說:

jatasya hi dhruvo mrtyur
dhruvam janma mrtasya ca
tasmad apariharye rthe
na tvam socitum arhasi

“出生後必然要死亡,死亡後必然會再生。因此,你在不可避免地要履行職責時不該悲傷。”

聖帕布帕德對此闡釋說:“今生的活動決定來世的投生。一段時間的活動終止以後,就必然會有死亡,然後為下一段時間的活動而投生。生物就這樣一直不斷地在生死中輪迴,不得解脫。然而,生死輪迴並不鼓勵毫無必要的謀殺、屠宰和戰爭。當然,為了維護人類社會的法紀和治安,暴力和戰爭是不可避免的。”

人們在死亡的時刻神志不清,那是人生中最不期待的時刻。但實際上,它是我們人生中最有價值的時刻,因為它決定著我們未來的目的地。施瑞奎師那在《梵歌》中說:

yam yam vapi smaran bhavam
tyajaty ante kalevaram
tam tam evaiti kaunteya
sada tad-bhava-bhavitah

“琨緹的兒子啊!人在離開軀體時無論記起什麼情形,就必會達到那情景。”(《薄伽梵歌》8.6)

聖帕布帕德進一步解釋道:“這裡解釋了人在死亡的關鍵時刻改變其本性的程式。人在死亡時如果想著奎師那離開軀體,就獲得至尊主的超然本性,但如果不想奎師那而想別的,就無法到達同樣的超然境界。我們應該非常謹慎地注意這一點。怎樣才能懷著正確的心態死去呢?巴茹阿特王儘管是一個偉人,但由於死亡時想著一頭鹿,結果在下一世轉到一頭鹿的軀體中。他雖然在鹿的軀體中記著前世的活動,但還是不得不接受動物的軀體。理所當然,人一生的思想積累起來影響死亡時的想法,所以這一生製造下一世。人如果今生在善良屬性的層面上生活,一直想著奎師那,那么就有可能在死亡時想著奎師那,而這將幫助人轉升到奎師那超然的住所去。人如果全神貫注於為奎師那做超然的服務,那他的下一個軀體就是靈性(超然)的,而不是物質的。因此,吟誦、吟唱“哈瑞-奎師那 哈瑞-奎師那 奎師那-奎師那哈瑞-哈瑞/哈瑞-茹阿瑪哈瑞-茹阿瑪 茹阿瑪-茹阿瑪 哈瑞-哈瑞”,這是在死亡時成功地改變自己存在狀況的最佳方法。”

我們可以從《薄伽梵歌》以上的詩節中,總結出人體生命的真正目的是:準備死亡,準備面對生命中特殊的那一刻。因此我們應該傾其一生為決定我們未來之地的那一刻做準備。

在我們的生命進程中,我們要通過如此多的考驗,有的失敗,有的成功。當我們通過考驗時欣喜萬分,我們或許能通過所有的考驗並對此驕傲。但是如果我們在最後一個考驗,面對死亡的時候失敗,那么我們所有的快樂與努力都將無果而終。

因此,一個人怎樣死亡,在什麼知覺中死亡,十分重要。正如奎師那所說,“琨緹的兒子啊!人在離開軀體時無論記起什麼情形,就必會到達那情景。”這句話表明至關重要的一點,我們需十分小心我們離開軀體時的知覺。

如果一個人離開軀體時想吃肉,那么他將得到一個更適合吃肉的獅子或老虎的軀體。

如果一個人臨終時非常嚴肅的考慮著怎么保護財產,或者他死後誰來保護他的財產,那么這個人可能會投生於一隻狗,回到同一個家庭看護財產;也可能變成一條蛇回去保護財產。

如果一個人很喜歡睡覺,他也許會投生於一頭諸,以便他想睡多久就睡多久,享受睡覺的樂趣。

但是,如果一個人在死亡時想著看奎師那,他將達到更高的目的地。施瑞奎師那在《薄伽梵歌》(8.5)詩中說:

anta-kale ca mam eva
smaran muktva kalevaram
yah prayati sa mad-bhavam
yati nasty atra samsayah

“在死亡時銘記著我離開軀體的人,立即獲得我的本質。這是毫無疑問的。”

聖帕布帕德對本詩節解釋道:“這節詩強調了奎師那知覺的重要性。任何人懷著奎師那知覺離開軀體,都立即轉升到至尊主超然的自然中。至尊主是純粹中最純粹的,因此一直滿懷奎師那知覺的人,也是純粹中最純粹的。銘記一詞十分重要。不純粹的靈魂不通過做奉愛服務培養奎師那知覺,因此想不起奎師那。所以,必須從人生的早期開始培養奎師那知覺。要想在死亡時達到成功,就必須記住奎師那。

“因此,應該一直不停地吟誦、吟唱瑪哈-曼陀,即:哈瑞-奎師那 哈瑞-奎師那奎師那-奎師那 哈瑞-哈瑞 /哈瑞-茹阿瑪 哈瑞-茹阿瑪 茹阿瑪-茹阿瑪 哈瑞-哈瑞。主柴坦亞忠告說:人應該像樹一樣忍受。

“吟誦、吟唱“哈瑞-奎師那”的人也許會遇到許多困難,但應該忍受一切困難,繼續吟誦、吟唱“哈瑞-奎師那哈瑞-奎師那 奎師那-奎師那 哈瑞-哈瑞/哈瑞-茹阿瑪 哈瑞-茹阿瑪 茹阿瑪-茹阿瑪 哈瑞-哈瑞”。這樣,人在死亡時就能獲得培養奎師那知覺所具有的一切好處。”

聖帕布帕德曾經用一個學者和一個船夫的故事闡述這一點:

“孟加拉有許多河流,人們通常要坐船通行。一個來自加爾各答的博學學者,準備坐船回家,心裡十分高興。他對船夫說:‘親愛的船夫,你知道這些星星,這些天象,是怎么運作的嗎?’

‘不,先生,我不知道。’

‘喔,你失去了百分之二十五的生命,你什麼都不知道。’一段時間之後他又問,‘你知道地質學,土、水是怎么運作的嗎?’

‘不,先生,我是窮人。我能知道什麼?’

‘喔,你失去了百分之二十五的生命。’這時天空突然出現一團烏雲,頓時狂風大作。

船夫問道,‘先生,你知道怎么游泳嗎?’

‘不,我不知道。’

‘那你要失去百分之百的生命。’(笑聲)‘你將被淹死。’

他跳下水淹死了。

(1974年6月14日,聖帕布帕德在巴黎的講課)

聖帕布帕德常常引用一個孟加拉諺語,sadhana karo bhajana karo marte janale haya。你所有的薩達納和巴佳那都將在死亡的時刻被檢驗。

如果僅僅通過在死亡的時刻記住奎師那,我們的生命將變得完美。有人也許會說,“我們為什麼要承受那么多麻煩練習奎師那知覺,遵守那么多規範原則,犧牲我們的感官享樂?我們隨心所欲度過一生,在死的時候記住奎師那就了。”

不幸的是,那是不可能的。因為奎師那不屬於我們的心意,奎師那不在我們的心意控制之下,奎師那超越我們的心意和智性。

除非奎師那以自己甜美的意願,展現在那個人的心意中,否則沒人能記住奎師那。對那些終其一生為奎師那做愛心服務的心愛奉獻者,奎師那將以自己的願望展現。

《聖典博伽瓦譚》(1.18.4)詩節聲明:

nottamasloka-vartanam
jusatam tat-kathamrtam
syat sambhramo nta-kale pi
smaratam tat-padambujam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那些畢生都在談論有關韋達讚歌歌頌的人格首神的超然話題的人,那些一直不斷銘記至尊主蓮花足的人,直到他們生命的最後一刻都不願意去冒有錯誤概念的危險。”

聖帕布帕德在他的要旨中寫道:“在人生最後的時刻,能記住至尊主的超然本性,就能達到生命最高的完美境界。要達到這種完美的境界,就必須聆聽舒卡戴瓦哥斯瓦米那樣解脫了的靈魂,或與他同一個師徒傳承中的靈性導師,歌唱描述至尊主真正的超然本性的韋達讚歌。聆聽心智思辨者吟唱韋達讚歌,不會有任何收穫。同一個人,如果聆聽真正覺悟了自我的靈魂,描述有關至尊主,並靠謙卑、順從地做服務,正確地理解所聽到的內容,一切真相就會變得,像水晶一樣清澈透明、顯而易見。這樣,謙恭的門徒就能夠超然地生活,一直到人生的最後時刻。依靠科學的方法,人甚至在死亡時,因身體系統紊亂而造成記憶力極度衰弱時,都能記著至尊主。對一個普通人來說,瀕臨死亡時,很難再如實地記清楚什麼事,但憑藉至尊主和他的真正奉獻者靈性導師的恩典,人卻可以輕易地做到這一點。帕瑞克西特王就做到了這一點。”

當今大眾有一個普遍的趨勢認為,沒必要從人生的早年就開始練習達爾瑪或巴克緹,人年老的時候練習達爾瑪就可以了。因此在老年,當死亡臨近時,人應該開始練習達爾瑪為死亡做準備。

這個概念最終會誤導我們,以為在老年時最關注練習達爾瑪,但是我們也許不會活那么長。我們無法控制我們何時死亡。實際上,因為老年是死亡來臨的前奏,因此,我們應該把我們生命的每一階段,都當作老年,死亡能在任何時刻到來。

英語中,當某人問:“你多大了?”回答也許是,“我十歲了”,或者“我二十歲了“,或“我五十、或者七十歲。”要點是,無論你是二十歲、三十歲或者七十歲,你已經老了。

這說明,等待老年時才開始練習奎師那知覺是不明智的。

施瑞帕拉德.瑪哈茹阿佳說:

kaumara acaret prajno
dharman bhagavatan iha
durlabham manusam janma
tad apy adhruvam arthadam

“有足夠智慧的人應該運用人體形式,在人生的最初階段——幼小的孩提時代,就開始練習做奉愛服務,停止從事所有與奉愛服務無關的其他活動。人體最難得到,儘管如其他軀體一樣短暫,但卻因為在人生中能做奉愛服務而很有意義。哪怕是真誠地做一點點奉愛服務,都能使人達到十足的完美。”

聖帕布帕德在要旨中解釋:“韋達文明和閱讀韋達經的全部目的,是要在人體生命形式中達到做奉愛服務的完美階段。因此,按照韋達體系,從人生的最初階段,也即五歲的孩提時代開始,就要受到當貞守生的訓練,以便修正人生的活動,使自己可以完美地做奉愛服務。正如《薄伽梵歌》第2章第40節詩說:‘在這條路上哪怕前進一點點,也能使人得到保護,從而免於最可怕的危險。’現代文明不參考韋達文獻的意見,對人類社會的成員是如此冷酷,以致不教導孩子成為貞守生,而是打著控制人口增長的旗號,教人如何殺死自己那還在子宮中的孩子。如果孩子僥倖沒送命,就被教育成只知道感官享樂的人。逐漸地,整個人類社會中的成員都失去了對追求完美生活的興趣。事實上,人就像貓和狗一樣生活,通過準備自己再次輪迴到八百四十萬種生命形式中的低等物種中浪費自己的人體生命。奎師那知覺運動渴望通過教導人們做奉愛服務造福人類社會,這樣可以拯救人再次降級過動物生活。正如帕拉德王已經說明的,為至尊主做奉愛服務的科學內容分別是:聆聽並歌唱主維施努超然的聖名、形象、品質、隨身用品、隨行人員及娛樂活動,銘記它們,侍奉他的蓮花足,用十六種用品恭敬地崇拜至尊主,向至尊主祈禱,成為他的僕人,將至尊主視為自己最好的朋友,把一切都獻給他。(sravanam kirtanam visnoh pada-sevanam/arcanam vanda-nam dasyam sakhyam atma-nivedanam)。在所有的學校、學院和大學中,以及在家裡,所有的孩子和年輕人,都該被教導聆聽有關至尊人格首神的一切。換句話說,他們應該被教導聆聽《薄伽梵歌》中的知識,並在生活中實踐這些知識,從而在做奉愛服務的過程中變得堅強,不再害怕被降低過動物生活。在這個卡利年代中,做奉愛服務的方法已經被極度地簡易化。經典中說:

harer nama harer nama
harer namaiva kevalam
kalau nasty eva nasty eva
nasty eva gatir anyatha

人唯一需要做的是,吟誦、吟唱“哈瑞-奎師那“這首偉大的曼陀。致力於練習吟誦、吟唱”哈瑞-奎師那“這首偉大曼陀的人,內心將被完全淨化,從生死輪迴中得到拯救。”

《聖典博伽瓦譚》中清楚闡明了人離開軀體時,心意的狀態決定他的目的地。這本書前面提到的巴茹阿特瑪哈茹阿佳的故事,在《聖典博伽瓦譚》中有詳細的描述。

下面是《至尊奧義書》中的一個詩節,以及聖帕布帕德的要旨摘要。這個描述更清楚地說明了,人在臨死時記住主的重要性。

vayur anilam amrtam
athedam bhasmantam sariram
om krato smara krtam smara
krato smara krtam smara

“就讓這短暫的身體燒成灰燼;就讓生命之氣融匯於整體之氣中。啊!我的主,請你記著我一切的犧牲,因為你是終極的享用者,請你記著我為你做的一切。”

(《至尊奧義書.曼陀羅17》)

聖帕布帕德在要旨中闡釋道:“這一節曼陀羅中,生物體祈求在脫離物質身體及物質空氣後進入神的靈性王國,奉獻者祈求主記著他的活動,記起在物質身體化成灰燼以前他所作的祭祀犧牲。在人死亡時,人完全知覺著自己過往的行為,不忘終極的目標,便會作出這樣的禱告。在物質自然的完全支配底下記起他在物質身體存在所作的罪惡活動,便在死亡後得到另一個物質身體。《薄伽梵歌》第8章第6詩節證實了這一真理:

yam yam vapi smaran bhavam
tyajaty ante kalevaram
tam tam evaiti kaunteya
sada tad-bhava-bhavitah

‘人在離開現在的軀體時,無論想著怎樣的情景,在下一世,必能到達那境界。’

因此,心意搭載在死者的欲望,進入下一個生命。

人類有別於心意還未發展的低等動物,像晚上做夢一樣,他能夠記起轉瞬即逝一生人的活動;因此,如果他的心意依然充滿著物質欲望,便不能夠以靈性的身體進入靈性的王國。奉獻者修習對主的奉獻服務培養愛神的知覺,就算奉獻者在死亡時候記不起他為主作的神聖服務,主也不會忘記他。這段禱告提醒主記起奉獻者的犧牲,但是就算沒有這樣的提醒,主也不會忘記純粹奉獻者的奉獻服務。”

 

死亡系列談:(三)死亡不可避免

jatasya hi dhruvo mrtyur
dhruvam janma mrtasya ca
tasmad apariharye rthe
na tvam socitum arhasi

“出生後必然要死亡,死亡後必然會再生。因此,你在不可避免地要履行職責時不該悲傷。”(《薄伽梵歌》2.27)

聖帕布帕德在這個詩節的要旨中寫道:“今生的活動決定來世的投生。一段時間的活動終止以後,就必然會有死亡,然後為下一段時間的活動而投生。生物就這樣一直不斷地在生死中輪迴,不得解脫。然而,生死輪迴並不鼓勵毫無必要的謀殺、屠宰和戰爭。當然,為了維護人類社會的法紀和治安,暴力和戰爭是不可避免的。”

沒人可以逃避死亡。死亡對每個人、每個生物體而言不可避免。一個接受出生的人必須死。無論他是一隻昆蟲,一個人類還是一個半神人。

這個世界上,有那么多不同話題的不同爭論,那么多不同的觀點。然而,死亡則沒有任何爭論,不可否認每個人都不得不面臨死亡,你經常聽到人們說“以死為證”。

我們在這本書的其他地方解釋過死亡是神的另一形體。有人也許不接受神,否認神的存在,他無法用肉眼看見他,但是每個人最終都將見到神。如果這個人是奉獻者,他會看到神美麗,超然的形體;如果他是無神論者,他將在死亡時看到神最陰森恐怖的形體。

有人也許會說,“我不信神”,或者“我沒有時間去廟裡見神,我有那么多事要做,我的事情優先!”

神說:“喔,你沒有時間來看我。好吧,沒關係。如果你不能到我這裡來,就留在家裡。我有一天會去你家裡,讓你看見我。”

那就是神以死亡的形式到來的那一天。

“mrtyu sarva haras caham我是吞食一切的死亡。”(《薄伽梵歌》8.6)

當那一刻到來時,將沒有任何理由或強迫的職責,人不得不向神臣服(他的死亡形象)。因此最終他將見到神,但不是他最美麗的夏瑪遜達爾形體,而是他最陰森、最恐怖的形象。

施瑞拉巴克提唯諾德塔庫爾寫道:

ebe na bhajile yasoda-suta carame poribe laje

(黎明時分唱的讚歌,詩節4)

“如果你們現在不侍奉雅首達的寵兒,巨大的悲痛就會在死亡到來時等著你們。你可以選擇現在迴避神,試圖否認他的存在,但是終於一刻你不得不面對他。明智之人得知這一點後,做出決定尋找神,並毫不遲疑地向他臣服。”

下面這個故事解釋了死亡如何無法避免。

*維亞薩戴瓦祖父仙逝

有一天,施瑞拉維亞薩戴瓦的祖父走近他,請求說:“我親愛的孫子,我害怕死亡,我不想死。請仁慈地為我做一些安排,讓我不死。”

施瑞拉維亞薩戴瓦回答說:“我親愛的祖父,您怎么可能不死?每個接受出生的人都必須死。這是四海皆準的真理。我從未聽說過不死之人。您在要求不可能達到的事。”

他的祖父堅持說:“親愛的孫子,你是神的化身,你無所不能——對你對來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至少你能試著接近亞瑪茹阿佳,請他不要用死亡懲罰我。”

施瑞拉維亞薩戴瓦在他祖父慫恿下,把他帶到亞瑪茹阿佳那裡。

維亞薩戴瓦說道:“亞瑪茹阿佳啊!我帶我的祖父來到您這裡,向您請求一件事。我的祖父不想死,因為他害怕死亡。您是死後生物體的目的地,我謙卑地請求您卸下他死亡的重擔。如果您能做到,請幫我這個忙。”

亞瑪茹阿佳回答:“是的,所有生物體死後來到我這裡,這是確鑿無疑的事實,但我不是死亡的控制者。我只能審判他們的活動,根據他們的業報回報他們。我無法阻止他的死亡。”

施瑞拉維亞薩戴瓦詢問道:“那誰是死亡的控制者?”

亞瑪茹阿佳回答:“瑪哈卡拉.普茹薩是死亡的控制者。如果你們去找他,也許能滿足你的心愿。”

施瑞拉維亞薩戴瓦聽說後,準備面見瑪哈拉卡.普茹薩。臨行前,維亞薩戴瓦的祖父接近亞瑪茹阿佳,請他同去,也許他可以建議瑪哈卡拉.普茹薩阻止他的死亡。亞瑪茹阿佳出於對維亞薩戴瓦的尊敬,同意了。

當他們來到瑪哈卡拉.普茹薩的居所,維亞薩戴瓦解釋了他們前來的原因,說道:“瑪哈卡拉.普茹薩啊,您是死亡的控制者。由於懼怕死亡,我的祖父不想死。請仁慈地阻止他死亡!”

瑪哈卡拉.普茹薩說:“是的,我是死亡的控制者。但是我不知道你祖父的命運是什麼,我根據生物體的命運安排一切。請去找祺陀古普塔。他有你祖父的所有記錄。請去那裡查看你祖父的命運。”

去見祺陀古普塔之前,維亞薩戴瓦的祖父請瑪哈卡拉.普茹薩陪同亞瑪茹阿佳、維亞薩戴瓦和他自己,一起去。於是,四人一同朝祺陀古普塔的辦公所進發。

維亞薩戴瓦接近祺陀古普塔,謙卑地請求他找出他祖父的死亡信息。祺陀古普塔,應維薩亞戴瓦之求,翻出檔案,告訴來訪者說,根據維亞薩戴瓦祖父的記錄,他不會死。聽到這個訊息,每個人都歡欣雀躍、鬆了一口氣,他們都是為了阻止祖父之死而來的。

正當他們忙著高興時,祺陀古普塔宣布:“等等,等等!其實記錄上說,只要維亞薩戴瓦的祖父沒有見到維亞薩戴瓦、亞瑪茹阿佳和瑪哈卡拉.普茹薩在一起,他就會避免死亡。一旦這三個人站到他面前,他肯定會死…”

還沒等祺陀茹阿塔把話說完,祖父便當場倒地。

我們可以從這個故事中看到,施瑞拉維亞薩戴瓦的祖父做出如此多的努力,僅僅為了遇見死亡,雖然他們不想死;他的目的在於避免死亡,但是他的努力僅僅導致他更加迅速地消亡。

儘管他沒有計畫死亡,仍然,他不辭辛苦確保這三個人聚集到他面前,最終不知不覺地導致他自己的死亡。

人們總是絞盡腦汁試圖阻止或延遲死亡。實際上,大多數人只是在從事把死亡帶得更近的活動。一切阻止死亡的努力,變成死亡的原因,如同祖父的遭遇,他不遠萬里、艱苦努力,僅僅為了得到讓他致死的境況。

 

(四)“死亡”,生命的重要課題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想舒適地活著,沒有人考慮如何很好地死去。我們追求知識,詢問如何改進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的生存處境,卻普遍對死亡一無所知。

主奎師那在《薄伽梵歌》第八章中清楚強調了“死亡”這一主題的重要性。主在這裡給出許多有關的建議,這一章從實質上來說是在探討“死亡”。

如果我們以《聖典博伽瓦譚》為例,也能看到死亡這一主題的重要性。整部《聖典博伽瓦譚》由聖舒卡戴瓦哥斯瓦米講述,為了回答帕瑞克西特.瑪哈茹阿佳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不是如何活得更長,或更好,而是如何恰當地死去——“一個將死之人的職責是什麼?”以下是《聖典博伽瓦譚》對這一事件的描述:

“曾經有一次,帕瑞克西特王帶著弓箭在森林中打獵,因為追逐雄鹿群而變得疲憊不堪、又飢又渴。在找水喝的路途上,他進入了著名的沙米卡聖人的隱居所,看到聖人正閉著雙眼靜靜地打坐。

口乾舌燥的君王請求聖人給他水喝,而君王並沒有得到讓座、獻水和動聽的話語等任何形式的歡迎。於是他認為自己受到了冷落,這樣想著便憤怒起來。

在離開那裡時,君王因為感到受了莫大的侮辱,便用弓挑起一條死蛇,憤怒地把他放在那位聖人的肩膀上。做完這件事後,他啟程返回自己的宮殿。

在回程途中,他開始思考,內心爭鬥著:到底聖人是真正控制住感官在閉眼冥想,還是為了避免迎接一個階層比他低的查垂亞而假裝處於出神狀態?

那位聖人有一個兒子,因為是布茹阿瑪納的兒子,所以具有強大的力量。這少年在與他那些幼稚的小夥伴們玩耍時,聽說他父親的遭遇,而罪魁禍首是個君王。

聖人的兒子瞪著被怒火燒紅了的雙眼,邊觸碰考希卡河的河水,邊對他的玩伴們說話,霹靂般的話語從他嘴裡傾瀉出來。那位布茹阿瑪納的兒子這樣詛咒君王說:“從今天起算起的第七天中,一隻蛇鳥就會去咬那個王朝中最卑鄙的人(帕瑞克西特王),因為他通過侮辱我父親違反了禮儀規定。”

接著,那少年返回他住的隱居所。當他看到他父親肩膀上的死蛇時,他不禁難過地放聲大哭起來。眾布茹阿瑪納啊!那位出生在安給茹阿牟尼家庭中的聖人,聽到他兒子的哭聲,慢慢睜開眼睛,看到自己脖子上圍了一條死蛇。聖人把死蛇扔到一邊,問兒子為什麼哭,是不是有人傷害了他。聽了父親的問話,兒子向父親解釋發生的事情。

聖人父親聽兒子說他詛咒了人類中最優秀的、從不該受到詛咒或譴責的君王后,並沒有祝賀兒子,而是懊悔地說:“唉,我兒子犯了什麼樣的滔天大罪啊!”

沙米卡聖人繼續說:“帕瑞克西特帝王是個虔誠的君王,他聲名卓著,是人格首神最優秀的奉獻者。他是君王中的聖人,舉行了許多場馬祭。當這樣的君王因為飢餓和口渴而感到疲乏時,他根本不該受到詛咒。”

聖蘇塔哥斯瓦米說:在回家的路上,君王(帕瑞克西特王)感到自己的行為傷害了完美無暇、強大有力的布茹阿瑪納,是十分可憎和不文明的。這使他很痛苦。

(帕瑞克西特王心想:)毫無疑問,由於我沒有按至尊主的教導做,我必定會在不久的將來被某種危難所征服。我此刻毫不猶豫地期望災難現在就降臨,因為只有這樣,我才能洗清自己的罪惡,不再犯同樣的罪。

由於忽視布茹阿瑪納文化、神知覺和乳牛保護,我野蠻、罪惡。因此,我希望我的王國、力量和富有立刻被布茹阿瑪納的憤怒之火燒成灰燼,以使我今後不再被這種會帶來厄運的態度所左右。

就在君王這樣懺悔之際,他收到訊息,他被聖人的兒子所詛咒,即將被一隻蛇鳥咬死。君王把這當作一個好訊息,因為他將使自己不再關心塵世的事情。帕瑞克西特王在(恆河或雅沐娜河的)河岸邊穩穩地坐下,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於奎師那知覺,拒絕按所有其他覺悟自我的方法做,因為他知道:對奎師那的超然愛心服務是最高的成就,高於所有其它的方法。

當時,那些僅僅因為臨在就能真正聖化朝聖之地的聖人,以及所有偉大的智者和思想家,都由他們各自的門徒陪同著,借超聖之旅到了那裡。來自宇宙各地的偉大聖人有:阿特瑞、恰瓦納、沙爾端、阿瑞施塔奈彌、布瑞古、瓦希施塔、帕茹阿沙爾、維施瓦彌陀、安給茹阿、帕茹阿舒茹阿瑪、烏塔提亞、因鐸帕瑪德、伊德瑪瓦胡、梅達提緹、戴瓦拉、阿爾施提申納、巴爾杜瓦佳、高塔瑪、琵帕拉德、麥垂亞、奧爾瓦、喀瓦沙、昆巴尤尼、兌帕亞納及偉大的人物納茹阿達。

去那裡的還有許多其他聖潔的半神人、君王和被稱為阿茹納的特殊君王(地位特殊的神聖君王),以及來自不同傳承中的聖人。當所有的人都聚在一起與帝王(帕瑞克西特)相見時,帝王以正確的方式接待他們,向他們頂禮。

等所有的聖人和其他人都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舒適地坐下後,君王雙手合十謙卑地站在他們面前,告訴他們他斷食直至死亡的決定。

幸運的君王說:“眾布茹阿瑪納啊!請把我視為完全皈依的靈魂,希望恆河母親——至尊主的代表,也這樣看待我,因為我已經把至尊主的蓮花足置於我心中了。讓蛇鳥或那位布茹阿瑪納創造的無論什麼神奇的東西立刻來咬我吧!我唯一的願望是,你們大家一直不斷地歌唱主維施努的功績。

再次向你們全體布茹阿瑪納致敬!我祈禱,如果我還會在這個物質世界投生,願我將全心依戀不受限制的主奎師那,與他的奉獻者聯誼,友好地對待一切眾生。”

完全控制住自我後,帕瑞克西特王面朝北方,在置於恆河南岸的一個草根向東的庫沙草墊上坐下。在此之前,他先把他的王國交付給他兒子管理。就這樣,帕瑞克西特王坐下斷食等待死亡。

君王說:“值得信賴的布茹阿瑪納啊!我現在向你們詢問我當下的責任。請在深思熟慮後告訴我,在一般情況下每一個人的真正的責任,特別是那些將死之人的真正的責任。”

就在那時,維亞薩戴瓦那位到處旅行、對塵世漠不關心、內心滿足的強有力的兒子出現了。舒卡戴瓦哥斯瓦米接受了全體在場人員的致敬後,坐上為他準備的崇高的座位。接著,聖潔的聖人和半神人們都圍攏在舒卡戴瓦哥斯瓦米身邊,恰似眾星捧月。他風采照人,受到全體在場人員的尊敬。

舒克戴瓦哥斯瓦米聖人十分平靜、睿智地坐著,準備毫不猶豫地回答任何問題。偉大的奉獻者帕瑞克西特王走近他,向他頂禮致敬,然後雙手合十,用甜美的話語禮貌地向他發問。

幸運的君王帕瑞克西特說:“布茹阿瑪納啊!您僅僅是出於仁慈才來聖化我們;您作為我的客人來到此地,使我們如同在聖地一樣。

“啊,聖人,偉大的神秘主義者!正如有人格首神在場時,無神論者無法停留片刻,您的出現立刻摧毀人所犯下的堅如磐石的罪惡。潘杜王的兒子們深愛的人格首神主奎師那,為了取悅他偉大的堂兄弟們,把我接受為他那些親戚中的一員。

否則(沒有主奎師那的啟示),您怎么會在隱姓埋名四處週遊的情況下,在我們這些面臨死亡的人根本無法見到您的情況下,自願來到這裡呢?”

atah prcchami samsiddhim
yoginam paramam gurum
purusasyeha yat karyam
mriyamanasya sarvatha

yac chrotavyam atho japyam
yat kartavyam nrbhih prabho
smartavyam bhajaniyam va
bruhi yad vaviparyayam

“您是偉大的聖人和奉獻者的靈性導師。因此,我請求您為所有的人,特別是將死之人,指點一條通向完美之路。請告訴我人應該聽什麼、歌唱什麼、記憶和崇拜什麼,除此之外,他還應該做什麼。請為我解釋這一切。”

 

(五)奉獻者之死與非奉獻者之死

《聖典博伽瓦譚》描述了一個故事,杜茹瓦.瑪哈茹阿佳結束自己在物質世界的生命時,一架來自外琨塔的飛機將他接回主的居所。為了去到靈性天空,人們通常要遺棄物質軀體。但杜茹瓦.瑪哈茹阿佳沒有離開他的物質軀體,而是以同一個軀體返回他原來的居所。他將腳放在死亡人格化身的頭上,登上飛往維施努樓卡的飛機。

聖帕布帕德在此解釋了奉獻者之死與非奉獻者之死的區別。

tadottanapadah putro
dadarsantakam agatam
mrtyor murdhni padam dattva
arurohadbhutam grham
《聖典博伽瓦譚》4.12.30)

“就在杜茹瓦.瑪哈茹阿佳準備登上超然的飛機時,他看到死亡的化身來到他面前。他不在乎死亡,而是趁機把腳放在死亡的頭上,藉此登上了像房子一樣大的飛機。”

聖帕布帕德在對這節詩的要旨中寫到:

“認為奉獻者去世和非奉獻者去世的性質完全一樣的看法,絕對是錯誤的。在準備登上超然的飛機時,杜茹瓦.瑪哈茹阿佳突然看到死神來到他面前,但他並不感到害怕。

“死神不但沒給杜茹瓦.瑪哈茹阿佳找麻煩,反而是杜茹瓦.瑪哈茹阿佳利用死神的來臨,把腳放在死神的頭上登上了飛機。

“知識淺薄的人不知道奉獻者的死和非奉獻者的死是不同的。就有關這一方面,可以舉例說明:貓既用他的嘴叼小貓仔,也用它的嘴叼老鼠。表面上看,貓都是用它的嘴夾著老鼠和小貓仔,但實際上並非如此。當貓用嘴叼住老鼠時,它的嘴對老鼠來說就意味著死亡,而當貓用嘴銜著小貓仔時,小貓仔則樂在其中。當杜茹瓦.瑪哈茹阿佳登機時,他利用死神前來向他致敬的機會,把腳放在死神的頭上,登上了這節詩中描述的如房子(grham)一般大的獨特飛機。”

 

(六)死亡的目的

(摘自史蒂芬卡那普.施瑞南達.南達那帕布編寫的書籍《面對死亡:迎接來生》)

很多人也許要問:為什麼存在死亡?人們為什麼不得不死?

然而,我們應該知道沒人真的會死,死亡這一程式有其存在的目的。死亡不僅對已故之人具有意義,也幫助後來之人正確理解它。

它將已故者帶到一個新的存在層次,結束一個人此生中的教訓、責任和依附,將他們帶到下一生。同時,對於那些剩下的人,他們必須吸取經驗,接受人生的新挑戰。

例如,當父親去世,兒子必須背起新責任和經歷的韁繩。當一個孩子死去,可能是由於前生的因緣債務,在這一生中結束業報反應來完成這一業報。

我們必須超越我們基於軀體身份與彼此建立的關係,深層次探索“我們是誰”。死亡以這種方式幫助我們覺悟、超然於我們太熟悉的塵世依附,以及人與人之間相互關係的局限性。

靈魂的成長是一個逐漸的、完整的、成熟的過程,它要經歷富裕和貧窮,高貴和低賤,無知和教育,既做男人又做女人,處於各種各樣的環境和文化中。僅有一個軀體,或一生不可能做到。你可以在想要的時候接受,但也可以馬上調整你的知覺,使之快速結束。

在我們準備好自願擺脫物質生存的錯綜複雜之前,我們通常要經歷物質生存的方方面面,繼而變得更傾向於探求我們的靈性身份。

藉由死亡,我們在不同的境況中再次出生,這境況給予我們不同的教訓和見解,推動我們向前,從短暫的虛幻中梳理出永恆不變的真理,覺悟我們真正的靈性身份。

因此,每一生如同一個教室,用一系列的事件教導我們:我們是誰,我們是什麼。

當我們最終理解了,我們真正的靈性地位時,我們就從這生生死死、起起伏伏、或上至天堂下至地獄的輪迴圈中畢業,進入我們永恆、靈性的真正家園。

做到所有這些只需要調整我們的知覺。

周公算命熱門測算:

周公算命易經六十四卦四柱八字天罡地煞周易算命六壬神課梅花易數算命文章
姓名測試男孩名字大全女孩名字大全起名大全寶寶起名成人改名公司起名店鋪起名康熙字典百家姓
抽籤占卜觀音靈籤呂祖靈籤黃大仙靈籤關帝靈籤天后靈籤車公靈籤佛祖靈籤周公靈籤土地公靈籤北帝靈籤月老靈籤月下老人靈籤月老靈籤姻緣籤五路財神靈籤城隍爺靈籤孔子聖籤王公靈籤財神爺靈籤
民俗看相生男生女預測表眼皮跳測吉凶打噴嚏測吉凶耳鳴測吉凶面熱測吉凶二十四香譜圖解萬年曆農曆陽曆轉換花語大全手相算命圖解痣相算命圖解面相圖解手相圖解痣相圖解骨相圖解體相圖解
十二星座白羊座金牛座雙子座巨蟹座獅子座處女座天秤座天蠍座射手座魔羯座水瓶座雙魚座星座配對星座運勢星座排行星座知識星座愛情星座分析星座名人星座故事
星座知識星座配對 星座分析 星座星象 星座運勢 星座查詢 星座日期 12星座 星座生日 星座月份 星座性格 上升星座 牡羊座 金牛座 雙子座 巨蟹座 獅子座 處女座 天秤座 天蠍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雙魚座
十二生肖屬鼠屬牛屬虎屬兔屬龍屬蛇屬馬屬羊屬猴屬雞屬狗屬豬生肖配對屬相星座生肖運勢
風水知識家居風水辦公室風水臥室風水客廳風水房屋風水廚房風水墓地風水風水用品
心理測試愛情測試性格測試趣味測試財富測試智商測試職業測試社交測試惡搞測試情商測試綜合測試血型性格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血型配對星座血型生肖血型